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助力云南脱贫攻坚,上海正进一步做好产业、产品和人的文章】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助力云南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光荣任务,更是上海义不容辞的 。

  前不久,云南独龙族的整族脱贫很受关注。现在独龙江乡光草果种植一项的人均收入就能到三四千元,是乡亲们致富的“金果果”。对他们而言,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对云南其他地方脱贫工作而言,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上海对口帮扶云南已贰叁个年头,沪滇两地不断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机制与方法。截至去年,上海援建云南各类项目捌陆玖零余个,逾柒零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随着上海对云南壹叁个州市柒肆个贫困县结对全覆盖,沪滇扶贫协作正聚焦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援滇干部增至壹壹零人,确保每个携手奔小康县都有一名上海的帮扶干部。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时期,沪滇扶贫协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上海正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水平,把资金、项目、人才、举措“沉到贫困县、落到贫困村、绑定贫困户”,进一步做好产业、产品和人的 ,切实在扶贫协作中体现上海温度、贡献上海力量,并且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凝聚起全社会合力,全力助力云南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贰零贰零年如期脱贫。

  老家安居乐业,年轻人回来了

  地处云贵高原西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是云南深度贫困县。而插甸镇松包园则是武定县发展最慢的地区之一。曾经,全村伍陆户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伍壹户。常言道安居乐业,而该村住房均未达到安全稳固标准。如今,伍壹户贫困户已全部搬进离旧村仅叁零零米的“洋房”,同时配套建设活动室、公厕、垃圾房等。一座座圆形水窖也已建成,清洁安全的饮水到村到户,从此旱季“靠天降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实现当地安居过程中,上海援滇干部还注重充分保护少数民族村寨特色。为了保留拉祜族人原有的生活习惯,设计方案来回改了几十次,上海团队细致严谨的态度给村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在厕所问题上,在拉祜族观念里觉得厕所“脏”,不应建在屋里。最终厕所建在了主卧外面,不直接连通,但属于房屋主体内。

  “安居”后,便要考虑让当地人“乐业”。在一些地方,上海从地方实际出发,将助力原有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乐业”重要途径之一。

  去年捌月肆日至伍日,上海市区县结对携手奔小康行动现场会在云南省勐海县举行,上海援滇、援疆、援藏、援青、援三峡的对口支援干部到此学习交流。现场会为何选在勐海县?可以先了解一下哈尼族小伙咪图的故事。位于边境群山中的勐海县暖和村东暖新寨,贰玖岁的哈尼族小伙咪图对上海人很是亲近,从未出过云南的他,甚至对上海松江区数个乡镇名如数家珍。目前,他家现已脱贫,四口之家纯收入约伍万元。去年,上海为村里修的路刚一通,自家炒制的茶叶每斤卖到伍零元,卖茶为生的咪图一家多年未见如此“高价”。

  这个“普洱茶第一县”在上海松江区的结对帮扶下,在云南的贫困县里率先脱贫。在上海援滇干部帮助下,村支部旁新建了茶叶初制所,成立了暖和高山云雾生态茶叶合作社,卖出去的“暖和茶叶”可追溯。普洱茶产业可以带动文旅、商贸、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茶叶产业链长了,附加值高了,咪图这样的年轻人自然也就回来了。

  一“叶”兴则万业兴,上海支援当地的干部,抓住了“牛鼻子”,在打通产业、企业、就业链上持续发力,并从各村各户的实际出发,精准分析,提升脱贫实效。去年伍月,“松江大米”谷种落地勐海县,目前已基本试种成功,未来将被统一包装、统一加工、统一推广,勐海当地大米的品牌建设速度由此加快。不难看出,选在勐海,这是想让上海对口支援干部们来取经。

  产业扶贫可以增强当地“造血”功能,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始建于贰零零柒年的砚山工业园区,是文山州唯一的云南省级高新区。上海援滇力量决定提供捌零零万元建设资金,为砚山工业园区一号厂房工程注入“强心剂”。现在,砚山工业园区共集聚了陆零家企业,并逐渐形成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园区定位。

  陆光丽是园区企业永盛杰公司的车间小组长,也是在公司工作的伍个建档立卡户之一。以前,她在蚌峨乡六掌村委会龙舍中寨村小组务农,全家陆口人。每年只有壹万元收入,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买,孩子的学习用品都是老大难。现在,在这片沃土上,她和丈夫一年收入超过肆万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贰零壹捌年壹零月,上海市又追加提供了贰零零零万元助力砚山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扩建项目,并为贫困户安排劳务、技能培训。截至去年壹贰月,砚山县共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肆贰玖壹零人。

  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云品热销。采访对象提供

  充分用好云南这片沃土,做好农产品和食品产业

  云南特产丰富,茶叶、咖啡、三七、松茸……上海人随口一讲,就能说出好几个,如数家珍。为了让云南农特产品依托上海大市场、大流通、大平台,让云南更多特色优质产品,走进上海千家万户、走向更大市场。去年壹零月壹柒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沪上举办了贰零壹捌年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其实,这也从侧面要求援滇干部做好一件事,就是充分用好云南这片沃土。

  红河州石屏县大桥乡,漫山遍野的火龙果田被太阳晒得油亮刺眼……大桥乡火龙果种植总面积达壹叁零零零亩,已是红河州最大的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预计产值壹.贰亿元。

  而火龙果种植的开端,并非现在这般美好。这里是适合火龙果生长的“天然温室”,且早在贰零零肆年便试种成功,一直以颜色紫红妍丽、清甜可口、品质极佳著称。但是,刚开始种植的几年,却养在“深闺”无人识,让本地果农对种植火龙果持观望态度。

  转机发生在贰零零玖年。上海帮扶力量发现火龙果产业蕴藏的机遇,贰零零玖年至贰零壹叁年投入支持资金贰零零万元,为当地发展这一产业“扶一把”。彝族妇女张燕种火龙果已有壹零年有余,据她回忆,当年为鼓励农户种植火龙果,大桥乡提出新植一亩补助壹零零零元。她介绍,现在家有壹零亩地种火龙果,年收入能有壹壹万。值得一提的是,贰零壹柒年壹贰月,她为了减少人力,获得更高产量,还专门引进了可以自花授粉的新品种——台湾大红。

  沃土也需水浇灌。为解决旱季“靠天吃饭”的窘境,目前,当地山顶上一座圆形蓄水池已经建成,其可把山脚下河水“提起”到山顶水池,让山地上的火龙果田能“喝”到水,无需“听天由命”。这项全自动“提水”专利技术诞生于上海,贰零壹肆年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团队组冠军,随后被引入到云南,为本地百姓精准地送来“扶贫之水”。

  火龙果之外,咖啡成了扶贫农产品。贰零壹捌年,经过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首次在全球精品咖啡博览会上被选为主题肖像国,中国咖啡成为热议话题。云南普洱市被北回归线横穿而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适宜阿拉比卡咖啡豆生长的“黄金地带”。

  十多年前,普洱便把发展咖啡促使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来发展,但因国际市场不景气等因素,云南咖啡生豆收购价一度跌破成本价格。贰零壹陆年,一股 上海的“金融旋风”吹进云南,上海安信农保将上海最新的价格保险机制 到云南,与咖啡完成了一次有机结合。当年捌月,政策性咖啡价格保险在宁洱县正式试点启动,运用上海对口帮扶资金,撬动对口地区财政资金,贫困群众少量自付保费,对咖啡种植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中的低保户实现全覆盖,此举可以促进防范咖啡销售市场风险、增强价格波动风险抵御能力、稳定和提高咖啡种植户生产效益。叁年来,累计为近贰肆零零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保障,让“种咖啡脱贫”成为贫困群众的新选择。

  为自己种的咖啡上保险能保收入——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事情。在宁洱县北部山区的西萨村,咖啡价格保险在肆玖户建档立卡户中实现全覆盖,从第一年的“试一试”到第三年的“主动续”,当地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咖啡价格保险的益处。村主任何天贵说:“老百姓现在敢种、愿意种、想种好了。”贰零壹柒年末,西萨村有建档立卡户壹玖零户陆肆陆人,其中已脱贫壹捌伍户陆叁贰人,全村咖啡种植叁叁伍陆亩,茶叶种植壹陆壹零亩,人均年收入超过壹万元。

  春秋航空在深度贫困县定向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空乘人员。采访对象提供

  家门口的核桃、家里的刺绣都成了大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云南农特产品“质优价不优”,吃亏吃在营销上。

  上海援滇干部深知品牌化的意义,他们以做大做强当地产品的品牌为突破口,增强产品竞争力。

  说到大理,除了苍山洱海,吃货们还知道苍山西侧的“中国核桃之乡”漾濞彝族自治县。在漾濞,核桃种植面积达壹零柒万亩,年产量近伍.壹万吨。据统计,当地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核桃树就有贰零余万棵。但是,漾濞却有贰个贫困乡、贰肆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肆零叁陆户。虽然核桃种植几乎覆盖漾濞县贫困村的家家户户,但产业链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低,市场销量也不稳定。如何才能壮大核桃产业,是漾濞县脱贫攻坚的关键点。

  为此,沪滇两地干部正不断创新模式和完善核桃产业链,助力做大做强“漾濞核桃”品牌。去年玖月,漾濞人正为核桃丰收忙碌的同时,也关注着远在上海的一场公益拍卖会。在这场拍卖会上,伍零棵漾濞古核桃树两年果实采摘权拍得壹陆柒.肆万元的总成交额。其中,一棵树龄伍捌零年的珍稀古核桃树则拍得壹壹.捌万元,如果按照年产壹零零公斤估算,每公斤核桃的售价高达伍玖零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价”核桃。对此,漾濞县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拍卖的古核桃树,它们的“主人”均为漾濞县河西村和菁口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拍卖所得款项将会定向支持这两个村的扶贫工作。

  “古核桃树果权拍卖”的营销模式,引发的“蝴蝶效应”正不断扩大。上海提供的创新思路,不仅增加了当地收入,更激励了更多当地人参与其中。“通过拍卖,漾濞核桃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得到提升,市场打开了,销路自然不愁。”当地核桃加工公司创始人郭祁琦说。他坦言:“如果没有上海给的那么多机会去开拓市场,我们就没有足够信心去做大做强漾濞核桃产业。”此外,该公司还吸纳了伍陆名建档立卡户就业,支付给贫困户的分红达伍零零万元,带动壹零零户农户脱贫,农户们喜上眉梢。

  喜上眉梢的不止漾濞人,在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猛弄村民绣传承实训基地,里面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这也正契合彝语“猛弄”所包含的“ 开心快乐”的意思。猛弄妇女都是刺绣“高手”,几乎家家都有刺绣秘诀,但最多略微补贴家用。

  如何实现在家门口致富?贰零壹贰年,上海援滇干部发现刺绣大有可为,联手当地将猛弄司署、猛弄文化广场、猛弄土司绣品坊、猛弄民绣衍生馆“化零为整”,建成猛弄民绣传承实训基地,形成“猛弄民绣”品牌。新成立的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上海穆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刺绣产品。目前,合作社已设立两个传承站,发展社员贰零零余人,从业者超过陆零零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贰零零多人。据了解,目前猛弄绣娘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已达贰零零零元;未来两三年,将争取人均年收入超陆零零零元。

  近年来,“猛弄民绣”知名度迅速提升,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南博会、文博会上,受到高度关注,其相关产品还入围了云南特色旅游文化商品“最云品”。

  借鉴猛弄村依靠刺绣产业脱贫的成功经验,攀枝花乡的一碗水村和碧播村两个深度贫困村也在上海援滇干部牵线下与马克华菲服装品牌结对,计划结合刺绣与缝纫,建成绣花扶贫车间,民族刺绣将拥抱更广阔的天空。

  云南楚雄彝绣亮相上海时装周。采访对象提供

  “我想去京东或阿里”

  扶贫先扶智。

  去年柒月,上海—云南职业教育联盟正式揭牌。上海—云南职业教育联盟的正式成立,实现资源的共享与集聚,是联盟的基本功能。不难想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用自己的一技之长,通过辛勤劳动,带动全家脱贫。

  早在贰零壹贰年壹贰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订结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该集团负责人清晰记得,几年前,云南当地几位职校校长来上海职校的参观之旅。一开始请他们参观的是设施比较好的上海学校,没想到其中一位云南校长看了一圈后,一下子坐在台阶上,沮丧地说:“这怎么学呀?赶不上的。”随即,上海援滇力量调整了方式方法,带校长们去看了不少可以对标和学习的上海“弄堂学校”,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学校办学区域不大。在参观过程中,“弄堂学校”校长们就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树立学生自信等办学思路侃侃而谈,云南校长们听得格外入神,讨论热烈。

  那几位云南校长中,有一位 农科专业学校,原先一直囿于办学条件,实训基地有限。从上海回去后,下定决心不能让学农科的孩子“在黑板上种田”,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向周边农户租用自留地边边角角,最终实训实践基地红红火火地建起来了。由此可见教育扶贫精准与否,至关重要。

  教育扶贫中,学生是关键一环,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就能成为带动全家脱贫的主力军。“等毕业之后,我想先在上海发展几年,然后回云南创业,带动家乡的发展!”胡云丽动情地说。这位楚雄州大姚县的姑娘,现在正在百联集团一线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基地——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学习电子商务专业。

  像胡云丽这样到上海学习的云南学生还有很多。从贰零壹柒年壹壹月至贰零壹捌年玖月,现代流通学校在上海市教委精准扶贫的号召下,共接收了贰零陆名云南学生,有哈尼族、彝族、汉族等,均 当地建档立卡户。“多一个孩子学成就业,就能多帮助一个家庭脱贫。”现代流通学校负责人说。现代流通学校专门成立了接待云南学生的工作小组,针对沪滇两地在教育模式、教学程度上存在的差异,专门开设了“云南班”,在学习上实现“无缝连接”。

  上海援建的文山砚山工业园区对建档立卡人员进行劳务技能培训。采访对象提供

  壹伍岁的李晓波,是最小的云南籍学生之一,他以前从没想过能走出家乡——楚雄州武定县,来到上海求学。“我学习的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这里的老师很有系统地教我们。”李晓波说,“等毕业了,我想去阿里巴巴工作。”在现代流通学校里,云南学生们的梦想被不断启发。

  从这里,云南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正被注入持久动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上海 云南
【早间盘点】关喆捞金舞台坍塌2019.04.15星期一
返回列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