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中医健康 » 正文

从不怀疑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贰零壹伍年壹零月叁壹日,文而已第贰陆次线下活动暨小一大书悦读会第壹零零期以书会友活动有幸邀请到认为“优雅”是文学最基本的“气质”的著名作家薛忆沩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为大家做面对面分享,主题是:“怀疑与重写:我的文学之路”。薛忆沩有一个被一用再用的标签:中国当代文学最迷人的异类。他真的是异类吗?他是如何从北航最差的学生之一成为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的?他经由一条怎样曲折的文学之路向我们走来?是什么让他能够固执地保持独立自主的写作?是什么促使他对旧作进行全面重写?他的迷人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被何怀宏先生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并称为中国的三部哲理小说的图书《遗弃》如何得以不被“遗弃”?上述问题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一一得以解答。

  第一部分:一波三折的文学之路

  薛忆沩颇具传奇色彩,他从小品学兼优、文理兼修,在信息封闭的特殊时代,年仅壹壹岁就别辟蹊径进入西方哲学和文学的广阔天地;中学时别人都朝组织靠拢,他却急流勇退辞去学生干部,向知识俯首称臣;他考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却醉心于课外阅读和文学创作,别人被课本和考试束缚了手脚和思想,他却带着对《推销员之死》的热望和渴盼前往首都剧场,并得到一张让人相信有神存在的免费票,而且还是一张紧挨曹禺和丁玲等艺术家的贵宾票;他毕业后不肯服从工作分配,在大家依恋体制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有胆有识地冲破体制,埋头创作长篇小说;九十年代掀起经济浪潮,人们涌到深圳为了发财,他却为了自在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热爱的冷门专业,成为语言学博士;当他如愿进入深圳大学执教,又毅然转身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深造,几年后凭全优成绩获得英美文学硕士学位;他始终坚持孤独地写作,他总是既谦卑又孤傲,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异化,维护写作的自主与纯粹。

  薛忆沩独立于主流的文学之路一波三折:壹玖捌捌年,薛忆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遗弃》自费出版后受到知名学者的褒扬,但八年间的读者仅有壹柒个;他贰肆岁写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一个影子的告别》,因故贰肆年后才登陆台湾的《新地文学》;他年纪轻轻就在权威的文学刊物崭露头角,壹玖玖壹年摘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本来前景看好,不料文学的小舟遇上历史的暗礁,他的写作不得不搁浅,六年后才重新启程,靠《出租车司机》的“歪打正着”,创造了“遍地转载”的骄人业绩;《遗弃》也被学界考古发掘、修订再版,正当行情高涨,他又远渡重洋,创作因求学再度冻结;贰零零陆年,历时壹捌载的小说集《流动的房间》宣告竣工;贰零零玖年,小说集《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成为“中篇小说金库”第一辑的压轴之作;贰零壹贰年,他在大陆同步推出五本书:《遗弃》、《不肯离去的海豚》、《一个年代的副本》、《文学的祖国》、《与马可·波罗同行》,同时长篇小说《白求恩的孩子们》被列入“世界华文作家精选集”丛书在台湾出版。此后《遗弃》《出租车司机》《首战告捷》《空巢》等几部小说相继登上深圳、广州等地的“十大好书榜”;他连续两年得到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提名,并连获“中国影响力图书奖”、“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林斤澜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贰零壹伍年,他出版图书《十二月三十一日》和《薛忆沩对话薛忆沩》,即将还有三本图书出版。

  第二部分:从不怀疑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薛忆沩引用了一个名人对天才的定义:天才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如果说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亮一盏灯,那么他过去五十多年专注的这件事就是写作,这跟宿命和性格都有关系。而跟专注紧密相关的是怀疑精神,他对于现实和历史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怀疑。“疑者,觉悟之始也。”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世界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无疑是问号。”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学则疑”。陶行知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对于什么事情都要心存疑问,还说过“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薛忆沩在引用了几个生动的例子以及自己的思考后,得出了别具趣味而又饱含思考的结论:历史的真相是永远不会被知道的。怀疑的态度很重要,要保持反省自己,反省生活。

  第三部分:在重写中获得新生和重生

  薛忆沩从贰零零玖年底到贰零壹伍年,用伍年多的时间发动重写革命,将近柒零万字的作品重写了一遍,重写了自己几乎全部的文学作品,这应该算是疯狂的文学举动。在贰零零玖年前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汉语的感觉发生了很大或者说根本性的变化,他清晰地发现了汉语逻辑表达的潜力,汉语呈现细节的潜力以及汉语精准地指称事物和情绪的潜力。带着对语言新的感觉去重读自己的旧作,包括《出租车司机》那种被 家称为不能做任何增减的作品,他发现还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清晰和简洁。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重写可以说是他的必经之路,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开展的救治,不经过这样的,就不可能再往前走。他提到了两个没有想到:第一个是在重写之初没有想到这场重写革命会如此暴烈又如此持久,整个的重写持续了五年多的时间;第二个是没有想到重写后的作品得到了 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在此他分享了两个重写的例子,生动传递了那种对语言逐字逐句推敲后并因细微改变得到的广阔深意和让人欲罢不能的思想快感。

  第四部分:互动交流

  问题一、为什么会重写?

  答:我重写的原因不是故事、不是题材,是因为语言。我对语言这门武器,非常敏感,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汉语的表现力一直没有什么信心。但是,在重写的过程中,在与语言进行的一场一场格斗甚至肉搏中,对汉语有了很深的认识,对语言的感觉有了很大的改变,发现了汉语很多的潜能与魅力,比如它平实的逻辑性和思辨性,比如它表达细腻和脆弱情感的能力。写 是服侍语言的奴隶,应该卑微地从业,应该不断怀疑和挑战自己,拒绝赞扬的溺爱,不受荣誉的蒙蔽。词是灵动剔透可爱的,比如顾城写的朦胧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都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

  问题二、如何写出好的作品?

  答:壹、我不相信自然流露,要有针对性地去练习,不断地实践;贰、要有耐心,时间不会辜负所有努力;叁、人有不完美是安全的,我接受了自己的局限。在异乡写作,我借用的是乔伊斯的三种武器—沉默、流亡和精巧,沉默是对浮躁的颠覆,流亡是对同化的逃避,而精巧是对粗俗的反抗。在异乡,写作的自由和完整因此反而容易保存。有胆有识才能做成事,为自己而活,卑微在字句里,能够促使自己不断改进,臻于完善,而同时要将情怀放进去,传递一种价值观。

  问题三、是否有宗教信仰?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学的关系?

  答:我有神的感觉,但是没有信仰具体的教派。生活很容易让人厌倦,若缺乏信仰就很容易被这种厌倦情绪压垮。我信仰创造力,具体到自己就是信仰写作,写作给我归属感和安全感。没有时间写作,我就像是无家可归的孤儿。在艺术面前,我永远卑微,卑微其实就是一种宗教。另外我认为艺术家肯定是脆弱的,脆弱会让其更加深刻地理解悲天悯人的情感。我是一个虔诚的写 ,一个卑微的写 ,一个追求完美的写 。

  问题四、影响文学之路的重要因素?

  答:我认为文学正常的状态是哲学的,我少年时代遇见过不少比哲学家更懂哲学以及比历史学家更懂历史的工人和农民。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因为我是工厂主要领导的孩子,又是工厂附近的那家中学里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老觉得有人在看我,我告诉跟我们家关系很好的电工师傅,我发现大家总是在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那种注视让我很不舒服。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你不看别人不就没事了吗?!”这完全是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等高的远见,这完全是可以与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哲学相媲美的卓识。我认为,大智慧在民间, 最底层的哲学对我的人生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问题五、应该从您哪本书开始读?

  答:如果是刚接触推荐看《出租车司机》,里面的短篇小说《出租车司机》被众多 家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节制的美学原则,用词和用情都恰如其分,不可有任何的增减,然而我刚刚对它进行了细致的重写,因为我认为写 应努力为自己写作的语言做出贡献。另外也可以看看《首战告捷》,该书与传统战争小说对英雄的颂扬和对战争场面史诗性描绘的不同,而是转向了对个体的注目关切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呈现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命运,触及到生存的荒诞和生命的硬伤。最后再推荐一本我的新书《空巢》,该书被 为我最接地气的图书,在一个精神迷失的世界,所有人都是空巢人。

  问题六、您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答:我自己喜欢文史哲一类的图书,也喜欢读科普作品。我认为一本好书呈现的不仅仅是好的内容,还有作家好的写作态度。这种好的态度非常重要。我比较喜欢跟自己文学态度一致的作家,比如说马尔克斯和乔伊斯,喜欢读《堂吉诃德》和《尤利西斯》。伟大的作家从不会怠慢读者的任何一次阅读和任何形式的阅读,甚至对他们的碎片化阅读都会很有分量。我现在的阅读面又有扩大,扩大到了以前不喜欢的一些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也经常会有惊人的发现。我建议你去发现一个自己喜欢的 ,并读其所有的作品。

  问题七、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

  答:王尔德在一百多年前就对人类写作和阅读的历史作过幽默的总结:他说以前是少数人写书,多数人读书;后来是很多人写书,少数人读书;将来是所有人都写书,没有人读书。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干扰的时代,这喧嚣的时代塑造了今天的阅读。我们很容易受一些与文本关系不大的因素的干扰,比如一本书的销量和 的噱头等等。今天的阅读环境确实变了。碎片化阅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专注,如果能够专注于同一块碎片,能够精读一段话甚至一个词,碎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的问题是人已经不能专注,这是比碎片化更严重的问题。其实,有许多碎片是胜过一本完整的书的:比如《百年孤独》的第一段,比如赫拉克利特的那句名言——“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觉得应该大力提倡重读。反复的重读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找到阅读的宗教感觉。我自己也应时代的变化开设了微信 :薛忆沩的文学之约。

  薛忆沩认为文学与语言唇齿相依:文学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文学。他也一直试图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发现文学与语言之间的默契。他相信,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经得起朗读的考验的,一定是可读的。他在最后为我们朗读了《白求恩的孩子们》的序言,面对面分享在文学和语言的默契和美感中结束。

  第五部分、悦读者感言

  洪声:谨以此曲祝贺著名作家薛忆沩北京文而已读书群暨小一大书悦读群作品分享会圆满成功!《白求恩的孩子们》里面提到:“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当然没有想到这是一条不归之路。他当然没有想到他与中国的结合是致命的结合,又是永恒的结合。他当然没有想到这种结合会使他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那十年里的政治明星。他更不会想到他的精神孕育了数以千万计的孩子。这是人类精神发展史上的奇迹。”

  SiSi:第一次见薛老师,首先是觉得他很有大boss的范儿。之前并没有读过太多薛老师的著作,但是今天听他读,听他讲关于他写作的故事,只觉得我好像跟他很像。相似的心路,相似的习惯,好像也有相似的历程,只是,我还并不是自由职业者。我没有期望过自己有一天会是,但是,好些年前,我确定过我希望自己是。所以,感谢薛老师今天带来的他的故事以及他的书,他讲故事的朴实的方式也是我心之所向,希望他以后更好。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点,其中一点就是,后来晓一复述的薛老师说的,“跑步不是一种行动,而是一种隐喻。”其实,说实话,这句话,我并没有理解得太明白,薛老师所说的这种隐喻到底是什么。我后来也没有在薛老师分享之后对他提问题,因为那时候其实并不知道薛老师有这句话,也没想去问问跑步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其实,每一个已经将跑步刻在生命里头的人来说,对跑步已经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都会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对我,我理解的,跑步也不是一种行动,它是一种本真。我的思想程度,还达不到薛老师的程度,所以,我只能从我切身感受出发,去体会跑步带来的身体以及心理的最真切的变化与最真实的感受,我还无法将跑步上升到哲学高度,从哲学的角度去体味跑步对生命,或者说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意义,不过,也许,这有可能会成为跑步在我生命中的另外的一个发展空间。只待自己能够成长到另一个高度。之后,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关于薛老师对自己作品的文字的雕琢。这一点非常感同身受。薛老师说,他在修改自己曾经的柒零万字的时候,只是在修改语言,并不改变观点,因为语言的感觉变化了,观点并不需要变化。其实,当时我心里想的是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益求精。同时,也在想,我跟薛老师又是如此地相似。当然,在文学上,我还远远到不到薛老师的高度,我也没有成型的作品,只有很多年前,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写过的一些小说,那些,在我现在来看已经不能够叫做作品的小说。不过,在写的当年,是非常用心地觉得,那就是我最好的作品,会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他们,因为,那是过年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躲在屋里头没日没夜写出来的。而,现在再看那些作品,最深的感受,跟薛老师一样,想重写那二三十万字,但是,也许仅仅是对语言进行打磨,观点不一定变化,因为,那时候写的小说,代表都是那个时候的青春,人会长大,会变,语言的感觉也会变,但是,曾经的青春,已经过去的青春,那是历史,不会变。再是薛老师给人的总体感觉,整个人低调,稳重,也能够感受到他一丝内敛的性格,这些我都很喜欢。同时,也挺喜欢他复述自己故事的方式,讲得波澜不惊,平时而简单,而虽如此,我们听的人,却都能够明白,每一个故事后面那种附带的惊喜。也许,这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沉淀下来的人真正可以带给人的全部感受。同时,也谢谢这次的活动,见到了有段时间没见的顾老师,还有几个认识的朋友,见到你们很意外,但这就是缘分[愉快]。最后,祝所有人都好。

  王倩:每年的壹零月叁壹日为“万圣节之夜”。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夜晚,所以也叫“鬼节”。最早,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ghost)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地,并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得以重新当家作主(host)。而生者则担心(dread)死鬼(the dead)来夺生。于是,人们想出来一个对付(address)鬼魂的办法,就是在这一天主动离开自己的住址(address),并把自己打扮(dress)成让想象中的死鬼感觉更加恐怖的妖魔鬼怪,再絮絮叨叨地向鬼魂说话(address),最后使得鬼魂感觉好抑郁(depress)、好受压(press),于是吓得只好躲得远远的……人类真是一种有意思的动物,特别擅长玩儿些鬼把戏。很多可怕的事物、讨厌的人(horror),不过是自己的错(error)觉造成的某种镜(mirror)像而已。至于与之相对的向上帝发出神圣的(divine)祈祷(pray)等仪式,在上帝眼里,恐怕不过是分(divide)出了另外一种有趣的玩法、尽兴的游戏(play)。不禁回想起作家薛忆沩先生在今日的『怀疑与重写』讲座上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在这个世界上,死人并不可怕,活人才真地可怕!

  燕舞四海:下午的薛忆沩文学之路读书会,见识到了薛老师的名家风范,对劳苦大众的超群观察力,对时代脉络的清醒洞察力,对自身遭遇的轻松反讽,对作家使命的自我承担。借用句他说的话“时间会公正的对待每个人,好的文学作品总不会被历史遗忘。”祝愿他的书能影响更多人。

  Helen:薛老师关于历史、文学的观点分享,听了很感兴趣,也很受益。他的关注、怀疑、悲悯这样的价值观个人也很有共鸣。特别好的活动,谢谢 晓一?[愉快]谢谢摄影师,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有趣的下午时光。

  纹锦:薛老师是一个真诚且忠实于自己的作家,他的文字平实而凝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自己的作品的切磋琢磨。对于自己已经获得很大声誉的作品,并没有满足,而是一直在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打磨“与神相通”的作品,这是他对自己的忠诚,也是读者的幸事。

  英子:文学的魅力就是个人的魅力,薛忆沩老师独具特色地解读文学作品,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能以从容的脚步驻足,去聆听文字的声音,去感悟思想的深邃,此时此刻,愿时间永驻!

  周梦依:看阎连科老师的讲座 ,得知薛老师,谁知道第二天就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一个年代的副本》,读完之后就成为了薛老师的拥趸,立马在当当上买了薛老师的书。而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机会见到他。直到现在活动结束了,我还依旧很兴奋。一个下午的收获虽然有限,但带给我心灵的震撼是无穷的。听薛老师讲的那些话,加深了我对于他作品的理解,而对于他本人,我更发现他是一位对于语言文字极其认真和对于文学无比专注忠诚的作家。

  秋:这次活动问题互动环节让我觉得薛老师很平易近人。问题本身很普通,但他的回答很有张力,他把他想表达的自己装入了答复里。如他所说,创 是孤独的,难得他能独自坚持,十年磨一剑,叁叁年酝酿一部作品,让我觉得他的孤独里有对文学和自己所爱的笃信,近于天才与疯子的距离。我很高兴,他成功了。像他这样不囿于头衔、奖金、名誉的作家存活下来,那是对人类的奖励。中国社会能活下来不为名不为利去附庸的文人,这些人是脊梁呀,就是我们背上的硬骨头!我觉得文字救了他和我们很多孤独的人。在语言中寻找自己的天堂,这句话说的太漂亮了。我都有一种冲动弃商从文咯[偷笑]。我喜欢愉悦精神,但和现在公司追求利润的商业文化是敌对的,那种理想和现实的正面交锋,只有通过文字宣泄时,让我觉得快乐。现在薛老师表达出来了这种感觉--就是天堂,我举手赞成。社会压力越大、拜金越需严重要有独立思想的文学作品去唤醒我们内心,语言和文字可以治病。我甚至想,薛老师来北京多开几次写作课,就当普渡众生吧。

  晓一:先说说我对薛忆沩这一名字的理解,壹.薛谐音削,外在方面他“削”减了很多外在的干扰,比如手机,比如微信,这次活动通过邮件确认时间地点和流程等细节;内在方面可以通过言谈以及文字感受到一颗简单无杂质的心。贰.忆,他的记“忆”力惊人,对于各种日期都能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让人敬佩;他用生动和幽默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世界;他富有深度和张力的演讲及互动给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贰零壹伍年壹零月叁壹日,因他而大不同。叁.沩谐音维、为和围,他始终“维”持着写作、阅读和跑步这三个习惯;他的独立思考、持续怀疑和要求完美的重写其实都是作“为”一个作家和人应该有的,而不是异类;他保持对艺术的敬畏,通过保持卑微,坚定站在文学周“围”。其次说三个细节:壹.通过文字可以看到表情和情绪,每次收到薛老师的邮件,都能够感受到得体文字背后的儒雅和尊敬;贰.活动是两点开始,薛老师是一点四十就到了,他说他从来不迟到,而且他为下午的讲座做足了功课,准备了好几页的手写稿;叁.活动结束后,他很细心地将喝完的矿泉水瓶扔掉,又将现场的灯关掉,据参加过他其他场的朋友说,薛老师每次都会这样做。最后说说薛老师的书,我看了他四本图书,说说其中一本,看了《薛忆沩对话薛忆沩——“异类”的文学之路》后有三点感受:壹.能够与自己对话的人必然丰富,而且永不孤独;贰.我明白了为啥薛老师并不喜欢“异类”这个标签,首先同为人类,内核其实是一样的,人性是共通的,要不他的作品也无法引起那么大的共鸣,其次他的极简、自律、勤奋和敬畏,应该是我们都有的,而因为社会的普遍性缺失反倒使其凸显出来,让人叹息;叁.要了解一个作家的思想和生活,最快的方法是去读他的诚意之作,比如这一本访谈集,简单的问答充满了复杂的张力。愿你不在意标签,不在乎得失,而是保持精进,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热爱中去,对生命多一份敬畏和清醒,对理想多一份虔诚和坚定。

  迎宾:周倩 燕舞四海

  文字:晓一

  【文而已读书群介绍】:

  世界是一本书,文而已读书群(以下简称文而已)由顾成文老师于贰零壹叁年陆月创立,文而已希望在一个安静和干净的环境中,通过交流和分享,使每一个群友的心灵都能得到休息和滋养。这种滋养的结果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好的理解,更多的包容和更深的爱。

  【小一?大书 悦读会介绍】:

  小一?大书由晓一于贰零零玖年壹壹月成立,汇聚了一群有趣有知的悦读者,相信:

  壹.每个人都是一本独特的书,阅读、思考和分享,助你由小我成就大我。

  贰.每份“小”小的能量,汇聚成“一”本“大”而厚的思想之“书”。

  叁.因你同行,阅读的路上“悦读”越读,风云际“会”,共阅天下!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文学 老师
不止是法号怪哉5G元年,屏下摄像头元年也来了
返回列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