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中医健康 » 正文

孙文龙,共产党员永远的榜样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一个热爱人民的人,

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
孙文龙,1931年出生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阳城县成立了抗日民主县政府,广大群众盼到了出头之日,孙文龙幼小的心灵中燃起了革命火种,并在学校里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
在党的领导下,村村成立了新学校,学校配上了新老师,老师们给学生讲了新课程,使学生们懂得了“抗日救国,反抗封建压迫,铲除封建剥削”新思想、新主张的学习教育,“跟着共产党,翻身闹革命,解放劳苦大众”新观点。孙文龙认真学习,品学兼优,出类拔萃,且追求上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于1949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12月,孙文龙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安排在山西省政府机要室工作。在部队,孙文龙很快成为业务能手和骨干,除此之外,他养成空余时间就学习农业知识的好习惯,并经常响应省政府号召,回乡调查研究农业生产的现状。他所作的调查报告,多次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重视,由于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愫,他恳切要求,自愿卸甲回乡,帮助农村改变落后面貌。
1957年春,孙文龙回到他的家乡阳城县,在文敏乡担任乡长。他通过调查摸底,根据当地条件,做出了“山上种树,山沟建库,改土治水,户户养猪”的具体发展规划。当年面貌大变,产量翻番,轰动阳城,文敏乡成为全县发展生产的一面旗帜,孙文龙成为全县竞相学习的乡长楷模。
1958年3月,县委把他调入更偏僻、更闭塞、更穷困、更落后的寺头乡,到任后孙文龙采取了“一养畜、二植桑、三在地里种'国光'(苹果)”的发展目标。寺头乡禽畜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良,使优种禽畜在寺头安家,牛、驴、骡、马、猪、羊、鸡、兔总数名列全县第一;广植桑树发展养蚕,蚕茧产量年年翻番,为北方地梗植桑创造了先例;大胆试验,引种苹果,使苹果在偏僻山区落户。在当时社会群众还不富裕的现状下,敢于向保守思想“冲击”,敢于向“陈腐”观念“挑战”,这样的大动作、大举措、大变化,使阳城老百姓认为他就是个敢想、敢闯、敢干还能干成的“创业人”。
1964年4月,孙文龙调任润城公社担任党委书记,他用三年时间,建成了多个万亩桑园,取得棉花万亩满堂红(亩产皮棉百斤以上),在沁河创建了水轮泵站;打破了高寒地区不能种棉花的历史神话。在此期间,他晚上加强学习,钻研农业技术方面知识,白天和农技人员摸排滚打在工地。他像一个上了劲的闹钟不停的转,把事业看着比命还重要,就连一天三顿饭都得工友们再三提醒。
1966年9月至1977年4月,孙文龙先后任阳城县副县长,而后县长、县委书记。任职期间,他知人善任,廉洁奉公,礼贤下士,带班有方。在发展经济上,他注重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总结经验,用典型引路,指导面上工作,大打农业翻身仗。在全县实现“地梗桑树化”,在山西全省夺蚕茧产量之首,华北之冠新纪录。
1977年5月,为改变山西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采取“南干北调,调人调经验”的办法,晋东南地委调孙文龙到革命老区武乡县担任县委书记。三年时间,武乡县面貌巨变,蚕桑产业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新兴蚕区的一面旗帜参加了全国在北京召开的蚕桑工作会议,与此同时,孙文龙多次遭诬陷迫害,但他忍辱负重,坚持带病工作。
1980年10月,孙文龙被调往屯留县担任县委书记,他继续大打“兴桑”旗,发动群众走蚕桑富民路,提出要“全县兴蚕桑,太行变苏杭”的构想,仅一年时间,桑园发展到6000亩,养蚕1500张,产茧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2倍。由于他长期超负荷忘我工作,过度劳累,早早积劳成疾,身患沉疴,终因肝病致癌,医治无效。于1982年3月16日,以身殉职于屯留,终年51岁。
孙文龙连任三乡、三县主要领导,他走一处、变一处,干一处、红一处。把一腔热血撒在太行山上,撒在了发展经济、战胜贫困、改造山河、致富一方的事业上。他到哪里任职,哪里就有生机,有突破,有创新,有奇迹,他一生清正廉明,肝胆照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卓著功绩已载于民心。崇高政声颂扬于大地,实为共产党员之光辉榜样,领导干部之彪炳楷模。
孙文龙去世后,当地群众为他树碑纪念,还有的自愿捐资为他修建纪念馆,很多同志写文章回忆纪念他。中共阳城县委、阳城县人民政府于1990年8月和2000年3月,先后两次做出了向孙文龙学习的决定。在1990年8月,山西省蚕桑学会和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基于他对蚕桑事业作出的贡献,在阳城蚕桑中心院内为他纪念碑揭碑。
孙文龙去世已有39年了,但他不死的精神正穿越历史,化作时代的动力,鼓舞着无数后来人前行。
供稿:李晋军
原标题:《孙文龙,共产党员永远的榜样》
阅读原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梅 完 梅 了
北京“健康宝”AI应用赋能老年人便利化出行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