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换一批
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资讯 » 正文

参事建议|多管齐下推进贵州省乡村产业振兴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大方县八堡乡海龙村美丽乡村建设。 尚宇杰摄

  多管齐下推进贵州省乡村产业振兴

  省政府参事调研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大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的总要求,产业都是摆在第一位的,表明乡村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一、当前贵州省乡村产业发展的特点

  今年虽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但我省乡村产业在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全面推动。

  以系统的思维、全局的眼光对乡村产业的发展进行谋篇布局,有效的指导了全省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制定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新时代贵州乡村全面振兴。各市(州)党委、政府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了本地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如:遵义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确定了食用菌、蔬菜、茶叶、生态养殖、中药材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黔东南州以省“5+1”产业为方向,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一减四增”、“1+12”特色优势跨县产业的发展目标;铜仁市结合实际,研究出台“六大”主导产业和“一县一业”三年行动发展方案,一个产业成立一个专班推进具体工作;毕节市实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农业板块经济建设、农业产业机构调整等工程,大力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特色经果、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牧、小杂粮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二)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与产业招商结合。

  为提高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引入高水平企业,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并制定出台针对引进企业的优惠政策,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凤冈县在路、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成功融入遵义、贵阳、重庆“123”小时经济圈,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通信网络盲区全面消除;务川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年招商引资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现代物流体系,落实支持企业的政策,对龙头企业参评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给予100万、50万和5万的奖励。

  (三)坚持产业规模化发展与市场导向齐头并重。

  产业规模化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市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如:德江县在低海拔地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花椒产业基地,并同步加快建设全产业链。同时,利用乌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在乌江沿线乡镇打造脐橙产业带;黔东南州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赫章县松林坡乡将香葱基地分为广州园、长沙园、浙江园、江苏园、上海园,各园区围绕对象城市消费者对香葱品质的喜好,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走差异化、品牌化产销对接道路,取得明显成效。

  (四)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经营主体带动紧密结合。

  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坚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与市场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相结合。如:印江县通过引进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茶叶的加工及销售,茶青收购分别按照翠峰茶青2元/斤、毛峰茶青1元/斤、大宗茶青0.5元/斤的标准返还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每年的盈利80%分给农户,20%作为村集体经济,调动了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同时也推动产业的发展;务川县成功从上海引进申吉美羊羊公司,该公司于2017年一次性从澳大利亚引进了1520只优质种羊,全程搭乘波音747货机,由悉尼直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用于改进当地肉羊品种,提高羊肉品质,打造当地羊肉品牌,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在县政府推动下与当地重点养羊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借力“黔羊入沪行动”,壮大了务川“构树+生态畜牧”产业。

  (五)坚持典型引路与全面推动结合。

  近年来,贵州省将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成为全省旅游“井喷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从江县丙妹镇銮里村,借助今年7月省第十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该村召开的契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得以提高,保证了省十三届旅游产业大会成功在銮里村举办。銮里村模式是我省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典型案例,必然推动我省乡村旅游高质量的发展。

  (六)坚持产业培育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

  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兴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江口县位于梵净山东南面,地处喀斯特山区,冷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具有发展冷水养殖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围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成为全省冷水鱼养殖规模最大的县,并采取“公司+合作社(或养殖场)+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该模式的推动下,覆盖贫困户320户,实现1000余人就业和脱贫致富。

  二、贵州省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乡村产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产业发展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结合仍有差距。

  乡村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有的产业扶贫眼下有一定的效果,但缺少长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乡村产业扶贫深度和可持续性不够;乡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对大数据的运用,利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不足,产业与市场脱节,大数据对产业支撑不足,有的地方有产品没有产业,有的有产业没有规模,有的有规模没有市场;在乡村产业培育和选择上,有的地方过分强调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长远的生态效益,存在着影响生态环境的隐患与现象。

  (二)乡村产业发展要素供需矛盾突出。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强有力的基础设施、资本、土地等要素资源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不断的完善,但距离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以水电路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仍需加强,灌溉、排涝水渠、抽水设备建设维护不到位;光纤通村、4G网络质量稳定等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在一些乡村还不能完全实现。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产业资本注入,但乡村资源多数不具有抵押物和担保物的属性,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资本成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

  (三)乡村产业发展市场经营主体规模小、成长慢。

  乡村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经营主体,但市场经营主体普遍存在小、散、弱等特点,资本实力弱、经营规模小,功能单一,往往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事第二产业少,以农产品初级加工和农旅融合为主,缺少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且乡村产业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缺少高科技含量高、大型化乡村产业项目,社会资本和先进技术向农村渗透积极性不强,产业的成长速度慢,发展水平较低;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一二三产业基本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产业之间联系不紧密,产业融合程度低,融合面窄。

  (四)乡村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相对薄弱。

  产业市场经营主体对利益联结机制缺少深入的思考,多数还停留在靠土地流转承包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以收取租金阶段或者集中涉农资金入股企业收取分红,表面上实现产业市场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但这种联结比较薄弱,农户享有的实际成果享受微乎其微,难以可持续,没有真正做到将产业市场经营主体同力量单薄的农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利益与农户利益没有紧密联系起来。

  (五)乡村产业发展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支撑。

  我省乡村产业发展人力资源支持严重不足,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人才队伍断层、供需矛盾尖锐。同时,由于乡村基层工作任务重,中心工作多,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长期协助处理其他单位工作,导致专业技术人员“脱岗”,没有得到有效使用,造成原来就缺乏的人力资源隐形流失和浪费。

  (六)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我省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缺少能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有效服务的平台。在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缺少对产业如何做强做大做优深入思考,以产业孵化园、产业信息平台、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产业融资平台为主的平台建设不足,产业发展依靠单薄的企业自身力量,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产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服务方式,解决眼前问题,而缺乏深入系统考虑产业发展培养过程中普遍问题,缺乏对产业服务平台在产业培养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最终“事倍功半”,工作效率、质量难以提升,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三、推进贵州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按照省委省政府号召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及贵州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的要求,针对当前我省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加大乡村产业公共服务供给力度。

  良好公共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坚持服务的理念,加大在产业公共服务上的供给力度,在产业发展的“硬件”、“软件”上做足功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不断完善乡村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基本需求;加大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乡村产业孵化园、市场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

  (二)乡村产业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产业顶层设计,在乡村产业选择上加大产业甄选力度,选择不危害生态环境且符合本地实际产业;在产业落地及产业后续发展中加大监管力度,凡是对生态环境有危害的一律取缔;坚持以产业发展全过程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乡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利用大数据助推乡村产业智慧化发展。

  近年来,我省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产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大数据条件逐步成熟,乡村产业已成为大数据生产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大对数据技术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保障农作物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建立产品生产、销售、服务数据平台,利用数据平台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指导产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销售、服务。

  (四)打通乡村资产变资本的通道。

  产业资本是乡村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乡村“两权”贷款抵押试点工作,盘活乡村沉睡的、未被利用的好资源,激发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建立“两权”确权制度、价值评估制度、流转交易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引导金融机构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加大对“两权”的贷款投入力度,解决乡村产业市场主体融资困难问题。

  (五)创新乡村产业人才职称评价机制。

  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寻找乡村产业人才开发新的突破口。针对我省茶叶面积大,产业发展前景好,但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大的现实,可借鉴湖南省人社厅关于开展黑茶产业专场高级职称评审的做法,建立我省专门的绿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机制,培养我省绿茶产业人才,壮大我省绿茶产业,提高我省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针对农业产业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可借鉴湖北宜昌关于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有关做法,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并对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进行分类分级,挖掘当地能人,激发农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落实落地。

  省政府参事:申振东(执笔)、王永进、吴民豪、乔为建、叶湘武、钟赛梅、夏玉芳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产业 乡村
2020年尾前我国将建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 分类投放垃圾可实行最低收费
返回列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