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中医健康 » 正文

“biang”字入字典 你觉得行吗?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

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左一扭,右一扭
西一长,东一长
中间夹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
留个勾搭挂麻糖
推着车车进咸阳
……
作为一个陕西人
这个顺口溜可是一点儿都不陌生
但这个字
你会写它吗?▼
(我太“难”了

“biáng”字是一个合字,有多种写法,均无法输入电脑,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冰冰面”。
小布从昨日举行的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2019年年会上获悉,“biang”字曾被选入国家有关部委和单位举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书写与传播”专题展览中,还被收入任克编注的《关中方言考词语释》、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陕西卷编辑委员会编注的《中国谚语集成·陕西卷》等书中。
当天举行的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2019年年会审议并通过了将陕西关中民间创造、内涵丰富并广泛传播的“ biang”字录入字典、词典、辞海等工具书的倡议。据悉,陕西仓颉文化研究会秉着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为大众服务的态度,走街串巷收集民间资料,拜访众多文字研究家,对“biang”字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 “biang”字寓意丰富,影响广泛,倡议将“biang”字录入字典、词典、辞海等工具书中。
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傅功振表示,“biang”字是陕西老百姓群力创造的一个字,有关其写法的口诀朗朗上口,家喻户晓。它的出现既符合汉字创造发展的规律,同时还体现了陕西人的性格、品格和精神,其文化元素有十种之多,内涵十分丰富。在历史上,武则天造了一个“曌”字,早已被收入字典当中,作为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biang”字,很有必要将其收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当中,让更多人了解陕西文化,了解汉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iang 字趣谈
“biang”字由10个文化元素组成
向人们传达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
如地理环境、居住形式
饮食习惯、审美情趣
心理品格、民族精神

“穴”
渭河流域为中心的秦人以穴居为主
“言”
其实是“盐”,盐是文明的尺度
“糸”和“长”
这两个字则充分体现了秦人在劳作过程中的动作以及愉悦情态
“心”
传递了秦人忠厚朴实、诚信热忱的秉性
“月”通“肉”
彪悍强健的秦人喜食牛羊肉
体现了秦人“虎狼之师”的饮食习惯
“马”和“戈”
体现了秦人的尚武、尚勇精神
“马大王”
秦将白起当年战胜赵奢后裔“马服诸侯王”
“坐车回咸阳”
告功还乡
“推个车车逛咸阳”
点明“biang”这个字是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秦地产生的
biangbiang面民间传说
Biangbiang面这个字可以在《康熙字典》里找到。当年康熙微服私访民间,吃到了农夫做的一碗面,感觉味道实在是太美了,于是问农夫面条名字,农夫当时怔住了,后来想起在面板上擀面,拉制,下锅,拌制以及在吃面的时候会发出“biangbiang”的响声,当机立断回答biangbiang面。
一根足足有二两重,俗话说“biangbiang面吃一根饱一天,吃两根饱一年,吃三根饱终生”,此话虽说夸张了点,但吃一根确实一天都不觉饿,可见biangbiang面的实力。
陕西娃们都欢喜咥面。贾平凹写老陕“调一碗繎面喜气洋洋,么放辣子嘟嘟囔囔。”面食在陕西慢慢的变成了一种信仰,无论吃遍多少山珍海味,记忆里最美味的还是那一碗面。
你怎么看?
记者: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雷县鸿
资料来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西安报业全媒体编辑 蜀妹在西安
审核:陈颖 何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标题:《“biang”字入字典 你觉得行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陕西 文化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白山市公安局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
12岁“泡泡男孩”:出生就没有免疫力,死亡前第一次触碰到了妈妈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