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资讯 » 正文

寒假将近,为什么要劝你不给孩子玩手机?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莲子妈

  刚刚,被一个4岁男孩暖到了。

  男孩小名叫豆豆,据豆豆的父亲陈先生说:那天他很早就出门上班,留豆豆和奶奶在家。

  大概十点多的时候,豆豆突然给他发微信视频说,爸爸,快回来,奶奶晕了。

  刚开始陈先生还以为是儿子不懂事,质问儿子:你是不是惹奶奶生气了,所以奶奶不理你!

  豆豆也没狡辩,只是把摄像头对准奶奶。奶奶瘫坐在沙发上,任凭豆豆怎么呼唤,都一动也不动。

  陈先生一看,觉得不对劲,立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不停蹄地赶回家,把母亲送到医院急诊科。

  陈先生感慨说:“以前教过孩子拨打父母手机号码和使用微信,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能牢牢记住,在关键时刻救了奶奶的命。”

  就手机本身而言,已成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头号大敌。因为孩子无权限地使用手机,已制造了太多家庭悲剧。

  比如:1月3日,四川南江县一名14岁的小女孩,因为沉迷手机,父母一怒之下没收了手机还将手机砸坏。小女孩上学路上想不开,要跳河自杀。比如:误用手机刷装备、打赏主播,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眼看寒假来了,莲子妈有预感,又会有很多家庭把孩子交给手机,把悲剧交给手机。

  但要不要给孩子接触手机?如何正投资资讯确使用手机?

  是当代家庭教育的难题!

  我们想象一下:没有手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老师在班级群里,通知一个重要事件,无法第一时间知道。去医院看病,挂号排队,交钱排队,一天的时间就消耗在排队上面。出差在外,要看一下孩子,完全是奢侈。

  社会是进步的,科技与智能的发展将是社会继续前进的重要标志。

  这也是父母容易焦虑的地方:一方面离不开,一方面又想摆脱。

  目前对网络依赖越来越低龄化,越是低龄孩子,越容易在网络的世界里失去自控,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回归正常的真实的家庭生活。

  假如孩子手机成瘾,父母过激的粗暴的“诊断 ”和立马希望孩子听自己“变正常”的期望,反而给孩子造成童年创伤。

  比起“手机争夺战”父母更应该做到这些。

  第一:避免手机变保姆。

  陪孩子是比工作更辛苦的一件事。

  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在全程的陪伴过程中,也渴望抽离出来,给自己一段独立的时间——休息、思考、唠嗑。

  比如:全职妈妈,要买菜,要做早餐,要搞卫生,还得洗衣,处理孩子的各种状况。

  这些事情坐下来,早已人仰马翻,生无可恋。想要安心地休息,也只能选在孩子安静的时间里。

  想要孩子安静,还不受外界打扰,手机成了最佳选择。孩子沉浸在手机里,是完全不会去烦别人的。

  这种体验,带孩子的人感触最深。

  可怕的就是抚养人适应了这种累中带闲的舒适感,越来越纵容孩子,把手机当保姆。

  低龄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带来的视觉、听觉快感,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思维和生活,自控力、专注力变差,还易怒易燥。

  2017年,神经放射学教授Hyung Suk Seo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与经历焦虑和抑郁症的人相似。

  并且智能手机成瘾青少年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冲动方面的分数显著高于平常人。

  第二:对手机要进行科普。

  假如孩子哀求着想玩手机,父母大多数时间会克制自己,但偶尔会让步,给孩子玩的机会。

  心里清楚,不是每一次孩子胡闹就给孩子玩手机,还觉得自己处理得很不错。但这样做,其实很难停止孩子继续无节制地玩手机。

  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库赫在《为什么我们会上瘾》一书中说:不确定和不定时的奖赏方式更容易成瘾。

  说到手机危害,其实父母最担心和最怕的其实是“网络成瘾”。

  一刀切地投资资讯禁止孩子玩手机,不如给孩子进行科普:普及网络知识、科技产品,了解自身对互联网的真正需求。

  大部分禁止孩子玩手机的家长,肯定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了解。一说到孩子玩手机,刻板印象就是“游戏”“不健康社交网站”。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莲子快五岁的时候,她熟悉手机的很多应用。除了会一般情况的打电话,还会紧急事件报警。

  给她不定期报了一些网课,她也会自主学习。

  和大部分家长不同的是,我鼓励孩子接触手机,告诉她怎么用手机求助、和朋友沟通、学知识。

  因为自己很享受利用科技学习新知识,同样希望孩子也能体验这样的快感,正视我们是在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用。

  第三:和孩子生活共享。

  孩子接触手机,不是等孩子出了问题,才去纠正,责怪,打骂,禁止。

  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样子,是不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各自抱着手机,相对无声,各看各的。

  这其实是非正确的打开方式。

  最开始孩子接触手机,最好是和父母一起。比如微信视频,可以一人一个手机,在同一个房间,用手机通话,或者玩假想游戏。

  可以假扮医生、蛋糕师傅、快递员、警察。

  比如看电视,父母对电视节目要精选。

  三岁以内孩子,动画片一集的时长,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三岁以上的儿童,动画片时长不超过20分钟。

  一起看,每次的量控制在两集。

  三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可以结合所看视频内容玩游戏。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试着去讲述自己所看的故事。

  接纳孩子的世界,共享孩子的内心和情感。

  第四:立规矩并参与孩子的手机世界,但不要过度监管

  孩子上了小学,在作业上的碰撞越来越多,生活上的参与越来越少。

  有很多朋友像我抱怨:“越来越不懂孩子的世界了。他们和同学有说不完的话,和我就寥寥几句。常常在半夜躲在被窝,偷偷地聊游戏。”

  当然这是父母一方的说辞。

  因为孩子们给我说的是:“我最近比较烦我爸妈,手机里面的什么东西都要偷看。”

  那孩子的手机要不要看?

  这就要看家长的态度了。

  打心底信任着自己孩子的父母,是可以做到只关心孩子用手机的时间和态度,不至于强行胁迫孩子。

  对孩子不信任,或本身安全感不足,容易疑神疑鬼的父母,就很难揣测了。

  《中国儿童的数字化成长及网络素养状况研究报告(2016—2017)》显示:14岁是一个“分水岭”,14岁孩子家长中有63%的人表示,在网络方面,孩子懂的比自己多。

  对于我而言,当孩子第一次用手机向爸爸求助,并能用语言描述事发经过的那一刻,深深地感觉到:

  他们在未来要面临的挑战更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并不天资聪明的平凡家庭来说,倘若对网络一刀切,很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正如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中写:

  此端的日常世界,是由彼端的幻想世界所支撑的。与彼端世界的接触如果被切断了,此端世界也会出现种种问题。此端世界是技术性的世界,彼端世界是超越性的世界。

  现代教育的盲点之一,就是热衷于传授并让孩子掌握技术,却忽略了超越性世界存在的重要性。

  父母虽说是孩子的守护者,但在成长和突破的路上,孩子往往也成为了父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世界从来不缺少愤怒的,歇斯底里叫骂的父母,但一直缺不急不躁,尊重和接纳,躬身亲为为榜样的父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孩子 手机
哈啰顺风车注册司机破百万,已成滴滴最大竞争对手
刺激战场:新春彩蛋来袭,吃年夜饭爆装备,还能领这个绝版皮肤!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