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资讯 » 正文

2018年中国人口负增长引发热议,不想生不敢生的有你吗?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今天的微博热搜,出现了#2018年中国人口负增长#,这意味着生育人数比例下降。

  1月3日,有媒体刊文《2018年:历史性拐点-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即刻引发热议,文章指出“采纳2015年的抽样调查的年龄结构和联合国预测的中国死亡模式(与官方预期寿命一致),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1031万人,死亡1158万人,负增长127万人。由于官方的总人口存在上亿水分,采纳缩水后的人口结构和滞后台湾17年的死亡模式,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941万人,死亡971万,负增长30万人。”

  这是怎么算出的呢?

  出生率为:每年、每千人中新生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增长率=增量/常住人口

  生育率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由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人口负增长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必然发生。

  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下降也是必然趋势,这个问题始终要面对。而对于单个家庭来说,眼前的生活压力如果不能得到解决,生育二孩的热情很难大幅度高涨。

  人,关乎国本,国家近几年一直在推出生育政策。辽宁省政府印发人口规划,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6月29日,全国人大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将 “子女教育支出”一项扣除。从计划生育到生育鼓励,政策大调整背后是怎样的人口压力 ?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而一些高收入人群,也能保障自己的年老问题。80后、90后作为劳动主力,虽面临着结婚生子的人生过程,但是对于生几个孩子也会犹豫纠结。

  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小编认为经济条件可能占主导原因,现在很多家庭,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受很多现实影响,处于徘徊状态。房价上涨快、教育费昂贵、育儿观念改变...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到底要不要生二胎。

  二胎的物质准备

  1、更大的房子

  两个孩子需要更大的房子。长远来说,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自己的房间。往短里说,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最好和大孩子分开睡,因此就需要为两个孩子分别准备相对独立的房间。

  2、照顾孩子的人

  两个孩子至少同时需要两个人照顾。一个负责照顾大孩子,一个负责照顾小婴儿,此外还有家务活要灵活分配。大孩子如果上幼儿园,会省事一些,但仍需要一个人接送。小婴儿刚出生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但家中也不能离人。倘若孩子们要出去玩,大孩子会跑会走,小婴儿跟不上,两个孩子必须要分开照看。

  3、照顾产妇的人

  生第二个孩子时,产妇面临的情况和第一个孩子将会完全不同。不要以为生过一个孩子后,第二个孩子时,坐月子会更轻松。实际上妈妈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 休息的时间不够

  ▲ 面临各种喂养的问题

  ▲ 妈妈年龄增长,恢复更难

  既要照顾大宝,又要照顾小宝,妈妈的压力是最大的。如果夫妻不经常出差,再加上老人帮忙,会轻松一些。但是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夫妻上班时间需要协调,老人身体也需要注意,育儿费用也要重新考量。

  总而言之,生孩子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一旦决定了,就要勇敢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负担,养育子女虽辛苦,但是收获的快乐也是不和否认的,有的感动和暖心,只有当了妈妈才知道。

  生二胎的好

  1、二胎让宝宝不再孤独

  家里如果有两个孩子,不仅会让家里更加热闹,而且孩子也能一起成长。1个孩子是一份幸福,2个孩子是双倍幸福!大多数时候,独生子女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玩,如果性格内向的孩子,更是与别人交流得少。如果再生一个宝宝,无论男女,两个宝宝在人生路上有个伴。

  2、分担抚养老人的责任

  如果有两个小孩,抚养老人会比独生子女容易些。因为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结婚后都是两个人肩负着4个老人的赡养,会给子女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家里面有兄弟姐妹,会感觉压力没那么大,而且在遇到家庭问题的时候,互相有个依靠。

  3、防止独生子女发生意外,导致绝后

  相信谁都不想有意外发生,但人生总是有很多意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天灾人祸也不是我们说杜绝就能杜绝的,当事情发生之后,你会发现,幸好生了两个宝宝,还有勇气去面对接下来的人生,不会感到那么绝望!

  文章涉及母婴干货知识由好孕妈妈原创,版权归好孕妈妈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你如何看到人口负增长?

  你会计划二胎吗?

  欢迎留言讨论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孩子 两个
房屋租金扣减影响房东当您申请房屋租金扣减时,房东说您敢申请扣减,我会提高租金
房贷“贷到80岁”无可厚非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