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资讯 » 正文

秦岭南麓山窝里特色小镇-陕西安康汉滨区茨沟镇掠影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些,而今的茨沟镇已经变成了现实。茨沟镇党政办主任惠松林介绍,茨沟镇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先后建成茨沟、景家、东镇三个社区,打造佛爷岩、滚子沟、王莽等多个集中安置点,已累计完成搬迁安置1320户4658人。同时,统筹今后3年搬迁任务,规划推进茨口、赵家坡2个新社区,再搬迁833户3051人,如期实现危居群众应住尽住。(记者 王开成 综合报道)

  农旅产业融合,打造山水谷歌品牌。茨沟镇党委副书记朱国利介绍,茨沟镇近年来,茨沟镇立足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独特的浅山青谷环境,深入发挥水资源与农业资源的价值效益,创建集现代化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孵化、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度假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记者 王开成 综合报道)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筑牢长效的脱贫致富之基。”茨沟镇鲁波镇长说。茨沟镇不断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建设六大园区、三条农产品加工线,确保每个农户都有1到2项长中短结合的主导产业。目前,茨沟镇已经建成棚蔬菜、食用菌、光伏、养殖、魔芋种植、烤烟等6大产业园区,探索出了“乡村旅游型、一村一品型、就业创业型、园区带动型”四种脱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土地进园区、农民进社区、产品进市区”的脱贫之路。(记者 王开成 综合报道)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农业强大了么?农村美丽了么?农民富裕了么?2018年12月10日,记者冒着小雪,从西安出发,驱车穿过秦岭无数隧道,抵达茨沟镇采访。

  汉滨区茨沟镇,境内有“寺沟”(茨系寺之谐音)得名。由原茨沟、景家、东镇三乡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辖13个村,3个社区,2万余人。目前,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2030户,6344人,深度贫困镇、革命老区镇。

  近年来,茨沟镇通过“诚孝俭勤和”的新民风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实施“三建三强三化三促” 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三千三百” 产业建设工程,探索出了“乡村旅游型、一村一品型、就业创业型、园区带动型”四种脱贫新模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筑堡垒扶德志,干群思想先脱贫。

  扶贫,先扶德扶志;让干部群众思想先脱贫,增强脱贫攻坚合力。

  子女住着洋楼房,父母申请贫困粮。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鲜见,甚至很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层面的匮乏远比脱贫能力不足、脱贫信心不坚更难“治愈”。

  茨沟镇党政办主任惠松林介绍,茨沟镇扶贫重视新民风建设,先扶德扶志;“三强”筑牢堡垒,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建新风,激发扶贫干部和贫困户内动力。

  茨沟镇深入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全面发挥“三团六队”、五老进中心、社区消防应急中心等组织作用。

  引导贫困户“改陋习、树新风、脱贫困”,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一起克服“等靠要”等思想,促使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创业干事,形成“群众干、干部扶、社会帮”的脱贫攻坚格局。

  同时,通过新风建设,扶道德、扶尊严、扶价值观,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挺起脱贫的腰板,致富路上不忘以德为先。

  ——强化法律手段,遏制子女不赡养老人歪风。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但绝不是子女不赡养父母的“遮羞布”。

  茨沟镇针对一些子女婚后和老人分户,自己过得有滋有味,对老人却不管不顾;或一些子女本着“国家给的钱不要白不要”的想法,把赡养老人的义务推给地方政府;或一些年轻人外出务工,剩下年迈的老人留守,理所当然地因为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合理地带上了“贫困户”的帽子。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茨沟镇通过法律程序,遏制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歪风邪气,确保贫困老人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三强”筑牢战斗堡垒,凝聚扶贫合力。

  强组织筑牢坚强堡垒。推行支部承诺制,要求每个支部每年最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不断深化“支部+贫困户+X”等精准脱贫有效载体,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最大限度的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强队伍打造精干力量。整合脱贫攻坚“四支力量”,全面落实“三项机制”,建立完善了“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村级班子等各项考评制度,实行例会制、定期通报制。

  强保障优化后勤服务。全面优化后勤保障,为各村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对讲机、床等驻村生活设施、为扶贫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服务在村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免费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为每名扶贫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实施“第一书记”家庭关爱机制。

  茨沟镇扶贫先扶德扶志,让贫困户思想先脱贫: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价值;树起“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时代风尚。

  茨沟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让扶贫干部思想脱贫:认识到脱贫攻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坚持锤炼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的品格,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

  ■授“鱼”强基,“输血”固本。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茨沟镇,深度贫困镇,革命老区镇。基础设施建设“缺血”:贫困户住房条件差,道路交通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缺乏。

  茨沟镇党委副书记朱国利介绍,茨沟镇党委政府针对上述现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输血”投资,不断完善移民搬迁、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卫环保、老区建设、民生事业等各类项目建设,提升全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推进脱贫攻坚。

  ——三治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工程。

  茨沟镇注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促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2016年,茨沟镇清洁工程覆盖面扩大到全镇16个村、社区;创造性提出茨沟镇“两学一做”“十个一”工作抓手,实现学习教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死角全覆盖。按照“三室合一”要求,新建党员活动室1处,扩建1处。

  2017年,深化平安建设综合治理,“35829”创建达到标准化、示范化。不断巩固农村社区建设成果,深入推进茨沟老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如期完成试点建设任务,推出2个典型示范经验。

  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依照党建工作“四化”标准,打造茨沟党建工作品牌,为全区党建工作树亮点。

  2018年,完成1个省级示范村、4个达标村建设:深化茨沟党建“456”工作法,打造茨沟党建工作作品牌。

  ——实施道路交通大畅通工程。

  2016年,茨沟镇新修水泥路4.5公里,沙石路6.4公里,完善工程16.5公里。茨沟集镇大桥全面峻工。

  2017年,茨沟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期完成36.2公里水泥路、6.4公里沙石路建设任务;新建人饮工程7处。

  2018年,启动东镇至王莽18公里跨县公路扩宽改造,完成北横线道路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创建“全国卫生明星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瓦铺村生态旅游开发招商项目达成框架协议。

  ——建社区广厦安居扶贫工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些,而今的茨沟镇已经变成了现实。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茨沟镇立足实际,因地施策,用好用活“六种安置方式”,着力构建“1轴、3区、多点”的扶贫搬迁格局,先后建成茨沟、景家、东镇三个社区,打造佛爷岩、滚子沟、王莽等多个集中安置点,已累计完成搬迁安置1320户4658人。

  2016年,茨沟镇景家社区、茨沟中心社区两个脱贫摘帽村,顺利通过了市、区评估验收。完成景家社区三期、茨沟中心镇安置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东镇社区建设;实现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2017年,茨沟镇强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完成东镇社区、王莽安置点、佛爷岩安置点二期主体工程建设,搬迁300户1100人。

  2018年,实现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完成东镇社区、王莽安置点后续工程,启动中心社区四期、茨口安置点建设,全年搬迁480户1600人。

  同时,统筹今后3年搬迁任务,规划推进茨口、赵家坡2个新社区,再搬迁833户3051人,如期实现危居群众应住尽住。

  ■发展绿色产业扶贫,富裕一方百姓。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筑牢长效的脱贫致富之基。”茨沟镇鲁波镇长说。茨沟镇针对地少、坡陡、缺水的实际,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前提条件,目标放在产业引进和培育上,不断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建设六大园区、三条农产品加工线,确保每个农户都有1到2项长中短结合的主导产业。

  ——建六大产业园区,产品品牌化。

  茨沟镇按照扶贫“三精”要求,深化“支部+X+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打造大棚蔬菜、食用菌、光伏、养殖、魔芋种植、烤烟等六大产业园区。

  “园区建棚、统一制袋、培训指导、分户经营、订单回收、保底赚钱、经营一年、产业孵化、每年轮回、稳定脱贫”,通过这种模式,茨沟镇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内的贫困户,实现了“经营一个大棚,掌握一项技术,幸福一个家庭”的梦想。

  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位于茨沟镇红岩村,涉及红岩、景家等6个贫困村,是汉滨区茨沟镇园区带动脱贫新模式的典型代表。目前,给园区已流转土地200亩,建成培训室、厂房200平方米,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20个,容纳香菇菌棒60万袋,有80户贫困户入园经营培训。

  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实行统一建棚、统一制袋、分户经营的模式,贫困户在认领大棚之后,由技术人员指导日常管理、经营,所出产香菇,由公司进行统一收购、销售。其中,为保障贫困户利益,公司为贫困户承诺每袋香菇保底纯收入2元。

  无独有偶。茨沟镇王莽村千亩林果园示范基地,通过农民流转土地得租金、园区务工,对贫困户自有的低效核桃树免费嫁接、免费防治,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和自我造血功能。

  2016年,王莽村千亩林果园区福娃资讯网开始挂果收益,2017年核桃园生产核桃68万吨,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祖册申请“弘禾庄园”统一品牌销售,实现产值150万元。

  王莽村千亩林果园区入社农户达到79户,其中有45户为贫困户。常年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15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核桃达3万亩,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

  2017年,王莽村通过流转土地700余亩,探索以油葵、洋芋间作套种式产业园区,引进土特产加工生产线,开发出以油葵油、洋芋粉条在内的20余中产品,年产值达到了30余万元。

  而通过土地入股、产业奖补资金入股、产业引导资金入股、园区务工等方式,王莽村产业园区已带动83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

  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和王莽村千亩林果园区,只是六大园区的案例。目前,茨沟镇已经建成棚蔬菜、食用菌、光伏、养殖、魔芋种植、烤烟等6大产业园区,发展烤烟3200亩、魔芋2000亩、核桃4.2万亩,扶持推动光伏发电、斗鸡养殖、中药材种植、油葵等产业,为贫困户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茨沟镇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建设,探索出了“乡村旅游型、一村一品型、就业创业型、园区带动型”四种脱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土地进园区、农民进社区、产品进市区”的脱贫之路。

  ——融合产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茨沟镇注重深化豆制品、油葵、核桃、清酒等农产品开发生产线,对接“农超”,利用微商、网店等方式,让农民能够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提高农民收入,带动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走上了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打造电商平台,搭起致富桥梁。在脱贫攻坚中,茨沟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社区)深入挖掘当地特产,进行深加工和产品包装。

  目前已有核桃,木耳,板栗、野生菌类、蕨菜等干果食品系列;有茨沟冬桃、李子、樱桃、柿子等四季鲜果系列;有土鸡、斗鸡、草鹿,野猪、陕南白山羊等野味及自酿土酒(柿子酒、甜杆酒、拐枣酒等)等餐饮系列。尤其是魔芋豆腐、豆腐干、豆腐乳等系列产品在安首创资讯康小有名气。

  为深入拉动农产品加工生产,扩大销售渠道,2017年,茨沟镇成立电商运营服务站,采用“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营。做好电商精英培训孵化的同时,立足农业合作社和社区工厂,深度挖掘镇域内优质农产品并进项开放涉及,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工厂自产、农户供货、产品代销、商品代购的线上线下模式。

  据了解,2017年至今,茨沟镇电商运营服务站全年共收集设计包装农产品30余种,累计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60余万元,为山区群众不脱贫致富增加了新途径。

  ——农旅产业融合,打造山水谷歌品牌。

  茨沟镇,地处秦岭南麓崇山峻岭里,汉江二级支流付家河形如“游龙”行于茨沟镇绿谷沟壑中。境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8%,林特产品达到70余种;旅游资源更丰富,有佛爷岩的庙宇文化、石板房白皮松的自然景色、老庄村铁树的悠久历史、滚子沟水库的山水风光、黄鞍李家寨的古建筑、壁画和石刻、荆竹沟马影洞的古老传说、石草梁村的古时白莲教练兵场等一批景点都极富开发价值。

  近年来,茨沟镇立足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独特的浅山青谷环境,深入发挥水资源与农业资源的价值效益,打造山水谷歌品牌:

  以谷为歌,“秋韵红叶·醉美茨沟”乡村创意文旅区为载体,连接付家河漂流、茨沟水街、王莽山革命纪念广场等特色景区,打造“红叶古道花海溪流,骑行驾摄谈古论今”乡村旅游,打破物我的差异,用生命的视角塑造秋韵红叶与体验;打破昼夜的节制,用光影的魅力塑造夜间醉美茨沟的消费引力;打破东西的隔阂,用异域的风情描绘多元的文化对话;打破南北的距离,用水乡的温柔软化北方的大地山河;打破邻里的阻隔,用共享的精神组建友好的社会关系。

  目前,茨沟镇立足农业生产基础,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创新城镇化发展及农民职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农业+N”模式着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链,打造农业跨界发展道路,创建集现代化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孵化、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度假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百度联盟怎么赚钱,正规免费打字兼职,发财好门路_833285网赚全面发展。相信经过干部群众的不断的努力,茨沟镇的农业一定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记者 王开成 综合报道)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脱贫 产业
对于年迈的奶奶,我去香港劫持验血八个月到闻喜后病情
国内第二大电商易主?怎么就偏偏拼多多的市值能贴近京东?仍旧要从品德方面找缘由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