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换一批
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资讯 » 正文

【传承】万盛 “五和”文化代代传 文明乡风润心田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May

  贰捌

  万盛五和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和村结合村域实际,传承以“家庭和睦、邻里和乐、事业和顺、生态和美、乡村和谐”为特色的“五和”文化,走上了以文化振兴为引擎,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路子,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群众素质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五和梨花节荣获“重庆十大最具影响力乡镇节庆”活动称号,五和梨园成为“重庆市戏剧家活动基地”。

  爱在五和 万盛微 零零:零零零肆:壹肆

  好家风汇聚正能量

  今年叁月,“又见梨花开·五和等你来”重庆万盛第六届“青山湖·五和”梨花文化旅游节给众多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梨花一开,游客就来了。”在距离活动现场不远处的农家乐里,老板朱光平边说边拿出账本,上面记录了从开业至今的营业流水,其中,每年“梨花节”期间的收入都占据了全年收入总额的“半壁江山”,而在几年前,这样的美事他连想都不敢想。

  朱光平坦言是赶上了好时候,更重要的是父亲对他的影响。父亲朱治华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自懂事起,朱光平最常听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不能懒,要有志气”。

  朴实无华的话语深深影响着朱光平,也渐渐地成为了他教育儿子的箴言,成为了朱家的家规、家训。

  贰零壹肆年,由于供不起孩子读书,朱光平家被认定为贫困户。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是家训给了他重新振作的力量。

  “父亲勤恳了一辈子,再苦的日子都过来了。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朱光平说。

  这样的信念成了他脱贫的动力。贰零壹叁年,第一届“梨花节”打响了五和村的知名度,漫山遍野的梨树让朱光平意识到,依托村子发展,只要加油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开始种植梨树到加入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再到赚到第一桶金,朱光平尝到了奋斗带来的甜果。贰零壹柒年,朱光平又铆足干劲,借梨花节的“春风”开办起农家乐,彻底摆脱了贫困。

  朱光平的精神感染了在外读书的儿子。通过刻苦努力,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军校。如今,他已经戎装在身,像年轻时的祖父一样保家卫国。

  在五和村,文明家风和崇高品德正激励着乡亲们 文明、振兴家乡。不只是朱光平,淳光辉、刘道强、沈朝梅……一批批勤劳致富的“能人”在昔日贫困村的土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他们用心经营、积极向上,其精神带动了左邻右舍共同奋斗、全力奔小康。

  如今,五和村已有包括“五和果”“五和鱼”“五和菜”在内的主导产业。产业做支柱,小小山村有了致富门路。

  淳朴民风萦心怀

  走进五和村,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空气新鲜,环境宜人,一座座村舍错落有致,颜色淡雅的外墙为绿水青山添了几多韵味。

  绕村一圈,文化雕像、文化宣传栏、文化大院、文化墙等景观随处可见,更有淳朴的村民向往来客人频频致意。

  在这里,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故事像一盏盏长明灯,照亮着每一个家庭,让淳朴民风萦绕在每一个村民心怀。

  村民张祥英伍玖年如一日精心照顾残疾小叔就是其中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

  陆壹年前,壹捌岁的张祥英嫁到五和村,与别家新媳妇不同,她要照料先天残疾小叔。

  张祥英回忆,初见丈夫的弟弟,着实让她吃惊不少。一个年仅陆岁的孩子痴痴傻傻地坐在床上,似乎一不留神就会摔着。见此情景,张祥英的眼眶湿润了,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看护好这个弟弟。

  帮小叔穿衣、洗漱、照顾大小便……未成人母,张祥英已经学会了如何照顾孩子。年复一年,小叔从孩童变成了老人,张祥英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妇,但她却无怨无悔,“我们是一家人,怎么都不觉得苦!”

  去年,张祥英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随着她的感人故事传遍全国,五和村淳朴的“五和”文化也被广大群众所知。

  婆媳关系很难处、邻里因小事闹翻脸、子女因赡养老人问题起冲突……这些现象在五和村难觅踪影。除了张祥英,全市爱心少年张雨婷、最美儿媳杨伦谊等诸多先进典型不断展现着五和村“家庭和睦、邻里和乐、事业和顺、生态和美、乡村和谐”的淳朴民风,生动诠释着“五和”的内涵。

  文明新风暖乡村

  “我家屋顶都漏成这样了,你们不该负责吗?”

  “施工没有问题,这和我们无关。”

  ……

  这段争吵发生在五和村村民张兵和为他修缮房屋的工人身上。因为刚整修好的屋顶漏水,张兵气冲冲地找到工人,可没想到不仅索赔无果,双方还险些大打出手。多亏了五和村的“和事佬”们,冲突并没有升级。

  原来,在村里有一座“和事堂”,“和事堂”里有“和事佬”坐班,不论是村民之间闹别扭,还是家畜坏了邻家作物,“和事佬”都会语重心长、用心用情地化解着一桩桩矛盾。

  在了解情况后,“和事佬”们耐心劝导张兵,又找到施工方一同摆道理。冷话令人伤,热语给人暖。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和解。

  除了调解矛盾,“和事佬”还不断向村民传递着文明新风,帮助大家破除陈规陋习。

  上世纪九十年代,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在乡村盛行。很多村民碍于人情、面子,不得不“随波逐流”。

  “如果都在操办红白喜事时攀比,那勤俭的美德如何传承下去?”霍兴维是“和事佬”队伍中的一员,他认为,大操大办之风盛行的背后,是为了讲排场、比阔气,人情债使民风偏离了淳朴的本义,成了铺张浪费的借口。

  年过古稀的霍兴维曾是五和村的村支书,多年来,他将“勤俭”“忍让”等美好品德作为立身之本,与其他“和事佬”一起感染着乡邻。

  唤醒文明乡风,除了典型引领,还需宣教并重。在五和村,一堂堂通俗易懂的宣讲课,浸润着广大村民的心田;一场场精彩的“送文化”演出,丰富着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

  文明新风不仅提升了村民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更让五和村成为十里八村的榜样。

  如今,五和村的故事已经被改编成作品在全区上演,唱五和的歌、跳五和的舞、演五和的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学好人、当好人、做好事”的时代大军。

  新闻链接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守住乡村振兴之魂

  早在上世纪玖零年代,万东镇五和村就已开始种植梨树,数十年来,五和梨花逐步走出国粹“梨园”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发展之路,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梨花美、京剧妙,每届五和梨花节我都来。”今年陆伍岁的市民曾宪福是个十足的京剧迷,五和梨花节是他和同学好友聚会的固定日子。

  五和村扎实的基础建设、完善的各类配备也得到了广大游客的齐声赞扬。

  “平整顺畅的柏油路、发着新芽的绿化带、食宿齐全的农家乐,梨花节一年比一年办得好,游客增多也没影响节日质量。” 主城的万春强笑道,他带着一家老小五口人,开心而来、满载而归。

  小梨花成了大产业,五和村成功吹响乡村旅游号角正是万盛经开区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努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作为,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社会进步的美好画卷。

  一方面,深化“家风润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寻找评选“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选树“重庆市最美家庭”壹伍个、“全国最美家庭”贰个,开展“榜样面对面”“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等系列活动,让好家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乡村德法相伴”活动,设立“新乡贤工作室”“和事堂”,营造敬乡贤、学乡贤、当乡贤的浓厚氛围。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成立“小蜜蜂”“文明使者”“河小青”“五扶”等志愿服务队,常态开展政策宣讲、守护乡村文脉、农技培训、绿色生产等活动。

  此外,万盛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行动重点工作,加大“十抵制十提倡”工作力度。各村(社区)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实施村社风俗监督员制度,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清洁农户”评比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一股 社会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尚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在万盛乡村新生活中蔚然成风。

  接下来,万盛将持续在抓好思想引领、保护利用、文化滋养、破旧立新上下功夫,立正确导向、强奋斗精神,真正让群众生活美起来、乡土文化活起来、农村风气好起来。

  文 于《重庆日报》

  黄志卫 胡滨 牛燕 王宵

  页面 :何思佳

   :李银军 陈学艺

  值班领导:徐小华

  出品单位:万盛经开区融 中心

   :贰柒捌贰陆玖捌贰零柒 qq.

   :零贰叁-肆捌贰陆壹叁柒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乡村 文明 文化
【2019浙江省关于历史常识问答题及答案做好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
返回列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