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资讯 » 正文

[湃客]山林田野中,到底有什么能治愈我们?丨稻田作家周华诚的日常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插秧割稻晒谷,从种菜到收获,再把食材一路处理上餐桌,利用应季蔬菜水果烹调美食,烹茶煮酒,看花草、竹子、树木,徜徉自然山水间......

这样世外桃源的田园牧歌小剧场,是否也会令你向往,哪怕看一看,想一想,也会让人内心获得极大的满足。
稻田工作者、作家周华诚便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生活,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把一种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这种田园诗意唤起了人对美好的向往,用一餐一饭让人看到“劳作”所带给人的生机。
8月6日,“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山林田野中,到底有什么能治愈我们”线上分享会,周华诚与128个书店&读书会社群的3.5万多书友,分享了自己的乡下生活故事以及探秘山林田野的经历,与读者品读生活中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
现在,让我们再次跟随分享会的文字,感受传统本真生活方式,感受山野之间的美好细节,通过这篇分享回顾,躁动的心或许也能获得片刻的宁静。
活动回顾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山林田野中,到底有什么能治愈我们
很高兴有这次机会,能与朋友们交流。这次分享会的主题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山林田野中,到底有什么能治愈我们》。因为最近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两本新书,一本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另一本是《素履以往》。
这两本书,是写什么的呢?《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写的是田间的事情,《素履以往》写的是山野的事情。田间的劳作,田间的人和事。山野的鸟兽,以及路上不期而遇的美好。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山林田野中,到底有什么能治愈我们”。那么在进入主题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01
两个故事:大自然给予人的启示,田野与劳动带给我们的收获
我先来讲一个故事。有一年在上海,我去采访艺术家、音乐家何训田,他讲起旅途当中的一件事。那是在2007年,他在印度的恒河,那天清晨,瓦拉纳西那座城市的天空特别怪异。早上,成千上万的信徒还睡在恒河边,突然间下起了一场大暴雨,所有的人,手提锅碗、披着衣物四处逃窜,整个河边兵荒马乱,恍若战场。
大雨之后,何训田几个人坐车回到饭店,此时大雨正好停止。酒店内的旅客们还在缓慢地吃早餐,还有许多人刚刚起床,刷牙、漱口、上厕所,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这件事给了何训田一个重大的启发,他突然感受到,一种“空隙”的存在。对一部分人来说,如同战争一般的经历,另一部分人却根本感知不到,哪怕事实上两者近在咫尺。那一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大暴雨,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根本不存在。
何训田说这个事情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他经常会想到这件事,然后觉得是不是一种暗示。然后他开始把这种领悟,用到他的音乐当中。譬如说,是不是有些音乐,或者乐符,我们人类听不到的,但是有的昆虫、有的植物可以听到。我们的耳朵无法感知,并不代表某些东西不存在,而只是我们无法接收到而已。这就是我在书里也写到的,“有些美好,我们并不知道;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并不知道。”因为,对于很多美好事物的感受,都是需要机缘的。
第二个故事是我从媒体辞职以后,回到乡下老家,跟我父亲一起种田。每一年的春天,稻友们一起,会来我老家的村子里插秧。到了秋天,大家又会纷纷从城市里出来,回到这一片田里收割稻子。
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里没有什么劳动力,所以大部分的收割还是需要依靠机器来完成。我们会留下一块水稻田,给朋友们用镰刀,来手工操作。有一年的秋天,稻子成熟了,我们定好了星期六的收割活动,有六十位稻友来参加活动。
到了傍晚,我接到父亲的电话,说田里的水稻都快割完了。怎么回事呢?我一问,原来是有一台收割机经过我们家的田,师傅也没有问清楚,就开始轰隆隆地收割了。我们赶紧把收割机拦下来,这个时候,只剩下田中央的一小块没有被割。我数了一下,大概只有600棵水稻。
这可发愁呀,因为第二天有60位朋友来参加收割活动,每个人只能割10棵稻子啊。我是一晚上没有睡好。到了第二天,朋友们都来了,到田里一看,傻眼了,怎么大家千里迢迢过来,只有这么一块水稻留给我们?不过瘾啊!
然后我告诉大家,不要着急。大家今天到水稻田里来,并不是真的要完成多少工作量的,我们没有KPI考核。今天是让大家来体验的,体验什么呢?体验时间。体验时间在这块水稻田里的流逝,体验水稻的一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流逝。想想看,几个月前,春天的时候,我们在这里插秧,水稻只有手掌那么大。现在几个月过去,水稻已经成熟了,一粒粒稻谷沉甸甸的。
我们今天,要缓慢地收割水稻,并且把这次收割活动,变成一次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即使只有10棵水稻,你也要好好地感受收割这10棵水稻的过程。大家在收割的同时,有一位摄影师,在同一个角度,不间断地按下快门,就像延时摄影一样,记录了我们第一个人走到水稻田中,再到完成收割,所有人离开水稻田的整个过程。这一个多小时的过程,最后剪辑成一个10多秒的动图。这个艺术活动,我们把它命名为《TIME》(时间)。大家觉得,哇,太有意思了,原来收割水稻还是这么好玩的事,还可以变成艺术品。
我说,是这样的,一次收割的劳作活动,并不只是劳作,更是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我们的每一次下田劳作,都能收获很多感受。每一次参与其中的人,都在共同完成一件艺术的作品。
想想看,我们的一生当中,有多少时间,是让你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不是感觉时间像流水匆匆而过,大多数时光都被浪费了。就算是浪费时间,那也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呀,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有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对生命的启发很大,带给你的领悟、感动、启发很多。有的时刻,让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希望我们的时间,每一部分都是美好的,都是能被记忆,很好地保存下来的。
所以说,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把自己生命中有限的时间,过得美好一些,过得有质感一些,而不是白白浪费掉。也正因如此,我才辞职,回到老家种田。
从2014年春天回家种水稻开始,到今天已经6年了。我们家这一片水稻田,面积不大,到现在仍然只有三四亩,但是一年一年,我还是在那里种田。
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本书之前,我写过好几本关于种田的书了。但是这一本,跟之前的都不一样。这个书名,也就是整本书所要传达出的价值点,也有很多很多想法吧,对于劳动、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等等,这些总和。
我刚刚讲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大自然给予人的启示,另一个是田野与劳动带给我们的收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和《素履以往》这两本书,就是写的这种启示与收获。它们其实都有一条隐藏的线索,就是一句话:“对于美好,我们所知甚少”。
02
对于美好,我们所知甚少
到底有哪些东西可以治愈我们
那么,田野山林之中,到底有哪些东西可以治愈我们?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哈哈!一定就是美食了。美食、美酒,真的是太治愈了。乡野之间的食物,真的是太美好了。大家在看书的很可能会发现,哇,这本书里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当然了,也不会把所有好吃的都在这里分享。我就挑一样来说说吧。比如说青蛳。我估计大部分的朋友,都没有机会吃到这种螺蛳。它跟一般的螺蛳不一样。个子小小的,比小指头末端还要小。颜色也是青色的。它的生长,对于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在纯天然、生态非常好的溪水之中才有。而且,要有石头的那种,光滑的石头。到了夏天的傍晚,清澈的溪水之中,很多青蛳就从石头底下爬出来,乘凉了。有的大人小孩,就去捡这种青蛳。
这种青蛳,用辣椒炒起来,真的是非常鲜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陈晓卿就到开化去过,开化在浙江西部,衢州的一个县,也是我老家边上的县。开化有很多美食。陈晓卿就去吃青蛳,还把它拍成了纪录片。所以,各位有机会到衢州开化的话,一定要去吃一下青蛳。
美食,美酒,还有美景,想一想,是不是很治愈?一盘青蛳,两瓶啤酒,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真是太愉快了。再加上,乡野之间,时间过得很缓慢。这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了。我在《素履以往》这本书里,写了很多吃的场面。就是因为,吃太让人开心了。
再接下来,我们讲,乡野能给我们什么呢?就是它的缓慢的力量。这也非常治愈的。
城市是快速的,乡野是缓慢的。城市是先进的,科技的,乡野是落后的,原始的。这是我们一贯以来形成的认知。
其实从20岁之后,我的生活基本都是在城市中。我做过医生、机关干部,后来当记者,编辑,一直在城市里生活。到了我30多岁的时候,2014年春天开始,我忽然有了一想法,是不是应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乡村?
也就是那一年春天,我回到老家,跟我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的父亲一起种田。种水稻。听听鸟叫,感受一下田野上的风,也在烈日底下劳动,播种,插秧,或收获。
也因为种田这件事,我认识了好多朋友,以前我们在城市当中生活的时候都在拼命地往前跑,怕跑慢了就会被人家甩在身后,跟不上别人,但是当你这个生活节奏慢下来以后,你也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啊,他们和你的想法都差不多,居然也在这个半途当中停下来了,或者说换一个跑道呢。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岜农,他特别热爱音乐,有很多年,他一直在南方的一些城市里打工,偶尔也去地铁站、公交站、十字街头卖唱。
但是,他一直觉得城市里的那个生活节奏是他不喜欢的,也没有在当中找到乐趣,后来,他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广西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他开始写作创作,开始画画,也开始唱歌,他去收集了很多孩子哼唱的童谣、民间的小调等,然后把它重新填词谱曲,制作了好几张唱片。有一次,我在网络上听到他的歌,就觉得太好了,把我感动的啊,马上就跟他联系,我说我也在乡下种田呀,我也辞职从城市回到了乡下种水稻,我们的这个生活是相似的。
深聊后,我们就觉得很有共同语言,后来我为他策划了一本书,叫《低头种地,抬头唱歌》,也是我们“雅活书系”的一本书。
离开城市,安安静静地种了田以后,我发现,我们从乡野之中其实能学到很多知识。比如,每种植物每种庄稼,它们不需要去赶时间。它们只是按照四季的节奏来完成它自己就好了,它只需要做它自己。它们不是要去跟别的人去比较。
所以你回到乡下,在草木中间,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并不是要去赶时间,并不需要生怕比别人跑得慢,你只需要安静下来啊,专注地过好每一天,去体会人跟自然之间的关系,那就够了。我们从草木、光阴里,从乡间的生活里,我们学会了缓慢。
在日本,我曾经去寻访过很多手艺人。他们坚信缓慢的力量,可以非常缓慢地做一件事,完成一个活儿。他们说慢是另一种快:持久的慢,可以抵达更远的地方。
田野山林之中,到底有哪些东西可以治愈我们?我想讲的第二个方面,是宁静,或者说安宁。
我在稻田里的时候,在山里的时候,感受到最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宁静是能带给人非常强大的力量的。在宁静的时光里,你能观察到很多细节,比如虫子在稻叶尖上攀爬,青蛙怎么目不转睛地盯住一只蜘蛛......等等。还有鸟鸣,这种鸟的声音与另一种鸟的声音,到底有什么不同。
每年春天插秧的时候,有来自杭州、上海,最远的也有北京,甚至去年还有一位来自伦敦的外国朋友,他们都跟我们一起回到乡下去种田。大家都不说话,就是在一起插秧,安安静静的,太愉快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起坐在星空下,看着灿烂的星空,数星星。还一起观赏萤火虫。萤火虫在我们的身边飞来飞去,小孩子发出特别开心的笑声和尖叫声。什么时候,这样的乡下的生活居然成了一种奢侈?
第三,是我们会在大自然当中,偶遇非常奇妙的时刻。这些时刻,往往会给人强大的心理冲击,让你领悟到一些东西。
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个夏日凉爽的傍晚,我和几个朋友在山里吃晚饭,我们坐在室外喝酒,忽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所有人都跑走了,我们依然坐在雨中饮酒。其中有一位朋友,叫皮哥,一下子站起来,说:“这场雨下得太好了,我先自饮一杯!”说完,他就干了。
那些在屋檐下躲雨的人,都很羡慕我们。这一个场景,真的是太美好了。哪怕过十年二十年,我也不会忘记。现在被我写进了文章里,就更不会忘记了。
还有一次,我们在河水中玩,夏天的傍晚,水里很清凉。过了一会儿,晚霞满天。那种美太让人惊讶了。然后我们面对此情此景,真的是,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一时不知道做些什么才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身边站的人,正好是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这个时候不亲吻一下,都实在对不起这么美好的时刻。
我说这些时刻,是能让人领悟到一些东西。有时候,或许是顿悟。顿悟就是有一些说不出来的东西。一旦说出来了,或许就偏离了它的本义。这些时刻让我们明白,大自然总是会在某些时候,给你的心灵来那么一下子,让你知道,哇,原来大自然它是在给我一些启发。
第四,是会与很多有趣的人或事物相遇。
许多人,会因为同一件事情而走到一起。而在此之前,你们或许并不认识对方。
我原来还有点担心,担心说有可能辞职后去种田,我会不会变得很狭窄,变得边缘化。其实据我了解,很多年轻人,考虑如果自己辞职,会不会成为无业游民。会不会被社会抛弃。这其实是让很多人担心的事情。
但是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当我把水稻种好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是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人,我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走到了一起,有了更多的交流空间,我们一起谈诗论茶,一起出行旅游,一起交流探讨。很多人因此而成为了非常深入的朋友。
这奇怪吗?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是热爱,让我们走到一起;热爱,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热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有自己变得更好,那么,更多的美好,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于这种社交关系的选择,这种因为兴趣热爱的事物而走到一起的这种方式,一定会越来越重要的啊,比如说我们的这个读书群、书友会,这种事情我觉得在未来的生活场景当中,一定会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各自的这个生命里头也会越来越重要,因为以兴趣为为指导而产生的这种联结的关系,是最让人觉得舒服的一种状态,也是人跟人的关系最为纯粹的,最为美好的,当然也是更为持久的一种关系。
不管我是在种田也好,还是在寻访山林的路上也好,我都结交了好些朋友。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非常难忘的时光。那些时光,在生命的长河里闪闪发光。我觉得这些都是最珍贵的东西。
也因为种田、行走,我解锁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我这几年就策划了一套“雅活书系”,让很多跟我一起种田的朋友也开始写作,开始画画。然后我们一起出书,一起旅行,一起做很多有意思的事。
然后我也发现,通过文字,通过我们自己热爱的东西,通过一本一本书,这样一点一滴,涓涓细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把生活美学传达给更多人。
03
山林和田野,是代表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有的人会问,说你回到乡下去种田,是不是仰慕历史上的隐士,想要去回归一种隐居的生活呀?
我觉得是不一样的。虽然说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文人都有一种隐居的追求,但是我们这个年代回到乡野的生活历史上的那种隐居已经是不一样的了,也已经有了这个本质上的区别。事实上,是因为我们现在当下的每一个人,其实都需要有一个地方让内心停栖、逗留。
我曾说:“一个人,不管身处何地,心里都要有一片瓦尔登湖、一方听客溪,或是一面西湖、一座终南山。”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梭罗、安妮·迪拉德和卡尔·波特,这些人都有一个地方,要么是瓦尔登湖,要么是听客溪,要么是终南山。他们会在那里让脚步停下来,感受缓慢、平静、奇妙的时刻、聆听内心的声音,然后完成内心与自然的对话。
昨天,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雅书品”公众号,后面有一位书友的留言:“读完本文……这让我深深思考,感慨:很多人都想往大城市走,而山区、田地、洼地以及人与人纯朴的感情……离我们越来越远,面对大城市的繁华,吸引了许多人背井离乡,和我一样的人们,远离家乡,越走越远,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里。大城市太有魅力?还是我们内心更笃定它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是追求好生活?还是我们的内心更浮夸?还是我们更贪慕虚荣了?或许这本书能给我们自己一个答案吧。”
我觉得这位书友说得很对。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对生活的本质进行过认真的探究。
因为一旦认真探究过,就会认真去考虑和选择,到底哪一种生活是自己值得去过的?只是说,每个人最适合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喜欢城市,有的人喜欢乡野。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叫《生存家族》。
这个电影就像是现代都市的一个寓言。人们都以为城市很繁华,设施很全面,很完备。但是其实,城市这个体系环环相扣,它也很脆弱。比如说,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城市停电一个星期,那会怎么样?
可能很多人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的人可能会说,没事,等来电就行了。那么停电一个月呢?一年,两年呢?
而且不是单纯的停电,而是所有和电有关的设备都无法运转。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还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吗?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铃木一家是生活在东京的普通日本家庭。本以为是小规模的停电,可是当他们走出家门才发现,附近全部停了电。所有的电梯、车辆、电车都无法运行。整个城市都瘫痪了。后来决定一起骑车去鹿儿岛。
电影主要讲述这个逃难的过程,这里面历经了艰辛,也充满了对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习惯的反思。
历尽艰难之后,他们一家人到了鹿儿岛,因为那是外婆家。岛上的生活,本就偏僻,和大城市完全不接轨,所以停电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事儿,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就这样,铃木一家人在这里生活了下来。他们捕鱼,织布,种植蔬菜,一切都回归到最原始的生活状态。
这个电影,其实是一个现代寓言。城市与乡村,原来所谓的现代化生活,精致,但是脆弱,甚至有时候不堪一击。在返回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之路上,需要经历非常多的蜕变。
日本表现乡村生活的这一类电影,很多。比如说《人生果实》,讲的是日本一对90岁高龄的夫妇,相濡以沫,在乡下隐居40多年。两个人在乡下庭院中,他们一共种植了70种野菜和50种果子。收获的果实,再由妻子烹调成简单但精致的饭食,各种果酱、酸奶、蛋糕……他们的生活异常的简单,但是内蕴又极其的丰富。
还有一部《哪啊哪啊神去村》,讲的是一个废柴高中生,到一个虽然风景秀丽,但是充满蛇虫且人迹罕至的林场,开始当林业工人的故事。以及电影《小森林》,也是一个年轻女孩从城市回到乡下,在乡下生活,自给自足的故事,讲她怎么度过四季,怎么种田,怎么收粮,怎么去森林里采摘果实,有点儿现在李子柒的生活味道。
这几部电影,都没有什么跌宕曲折的故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一部讲的是老人家的故事,后两部讲的是年轻人的故事。但是这种平缓的叙事,给观众带来一种返璞归真般的感觉。
这样的电影,让人看了以后,觉得心里很安宁,暖暖的。这种乡村的生活方式,与繁华、快速的都市生活相比,真的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我想,日本的城市发展要比中国早十年二十年,他们现在已经了这么多好的优秀文艺作品,电影,包括图书,在呈现这种人与自然的美好关系,也呈现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随着我们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或者经济环境的各种变化,这种乡野之间的生活方式,也一定会显示出越来越丰富、珍贵的价值与意义。
好了,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祝愿大家也能发现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然后坚定不移去寻找它。让我们一起,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作者:周华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7
夏日黄昏的稻田,色彩逐渐爬上天际,山影、飞鸟、鸣蝉,一一呈现。远望,三两只白鹭,在远处的天空里起起落落;俯身,看蜘蛛在叶尖攀爬,青蛙一跃而起。这是在稻田里的小旅行,无须多远,却成为一个契机,让你停下脚步,想一想来时的路,想一想要去的方向。
本书分为“侘寂帖”“四季歌” “相见欢” “桃花酒”四卷,着眼于一个村庄、一片水稻田,书写作者在一小片土地上的劳作与思考、收获与欢喜。
《素履以往》
作者:周华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8
这是作者一年多来行走于钱江源头开化县的点滴记录。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作者心所向往的,是月光溪水,晚霞落叶,鸟鸣虫吟,蔬食美酒,更是山野生活的缓慢、诗意与宁静。他行走于向往已久的山野之间,以平等之心,探寻熟视之下的诗性与诗情,注重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启发读者一起去发现寻常事物背后的隐秘美好。
这是一场行走之旅,更是一次心的觉醒,一次与大自然的倾心交谈。
原标题:《山林田野中,到底有什么能治愈我们?丨稻田作家周华诚带你体验乡野生活的日常》
阅读原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全俏草本燃脂含片代理能赚钱吗?销量好不好?婵婵--伦娜综合门户网
【防范电诈】电信诈骗真实案例,四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段揭秘!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