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健康 » 正文

【走近诗书画三栖名家莫各伯】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诗书画三栖名家莫各伯(左)接受 参访。通讯员 陈真 摄

  莫各伯,广东省雷州人,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文艺 家、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鲁迅文艺奖获得者、广东省文史馆国画院副院长、广东省文联艺术馆首任馆长。早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受业于黎雄才、杨之光、陈金章、王肇民、恽圻苍、刘济荣等书画名家。毕业后曾问艺于关山月、娄师白、王学仲、王子武等前辈。现为《书画评鉴》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国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曾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和国内各城市举办个人书画展陆零余次,出访过壹零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出版著作、画册近贰零种。全美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曾制作、播放其艺术专题片。

  捌月壹贰日上午,“丹丹有约”在广州临湖画馆访谈了莫各伯。

  漫漫艺术路 悠悠“画”人生

   :我们知道您是多方位发展的名家,在诗词、书法、国画等方面都颇有造诣,我们都想听听您走上艺术之路的难忘故事。

  莫各伯:我的艺术之路可以说是既曲折,又丰富的。壹玖陆捌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当知青,就已经被领导发掘了我的写作才能,担任了学校初中班民办教师,纪家公社办公室秘书、 组 ,并开始发表 、诗歌。这些经历让我得到很多写作、写诗方面的历练,再后来在广东省文联理论研究部的工作期间,也就是贰零零叁年,我一手创办了《书画评鉴》杂志,至今依旧保持活力。

  国画是我当时的专业,其中书法也是我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这两样都是我十分感兴趣的,所以从我分配回湛江博物馆工作之后就一直和国画、书法打交道,直到现在。而起初湛江的书法、国画都还未发展起来,于是我就相当于一名早期开拓者,为湛江市民开拓书画的新视野。改革开放后,当时大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很强烈,而我回到湛江工作后,上世纪柒零年代末期就已经在湛江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丰富了湛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到了上世纪捌零年代初,我在湛江南油又举办了一次画展,当时很多外国人就已开始买我的画。

  另外,说到书法,我可以说是有基础,也是感兴趣的。在湛江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曾担任过地区文化局创作室美术、书法负责人,后来还是湛江市书法协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而提到扎根广州的渊源,就不得不提到书法了。壹玖捌柒年,我有去广州发展的想法,刚好广东省书法协会需要人,于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下,我就顺理成章地被调了过去。之后在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工作的日子里,我的重心就放在了书法上,于是书法的功夫也就更加精进了。

  至于雕塑,我是壹玖玖叁年下海经商开始接触的,那时我成立了两家设计公司,一家在广州,一家在湛江,设计涉及的主要是环境设计,其中包括雕塑设计、园林设计、壁画设计、装修设计等等。

   :这样说来,您的丰富人生经历奠定了您的多才多艺,也积淀了深厚的生活素材。“为有源头活水来”,造就了您层出不穷丰富的作品,能说说您不同时期的绘画类型?

  莫各伯:其实在广州美术学院的时候,我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学。我的绘画历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上世纪柒零年代末以花鸟画为主,上世纪捌零年代至玖零年代以人物画为主,贰零零零年后则以山水画为主攻方向。但在一个阶段里也不是完全只画一种画,肯定也会画其他类型的画,像现在虽然我更喜欢画山水画,但也会偶尔画画花鸟画、人物画,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寻梦之旅三十载 魂牵故乡“红土”情

   :在您这么多次展览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次?为什么?

  莫各伯:应该是壹玖捌陆年的广州星河展,当时我把湛江的夏季画展里画得好的画送到广东省美协,之后美协选择了三位 到广州举办星河展。而我的个人展展出的是以雷州半岛为题材的《红土系列》,展示的是我们雷州半岛的文化。从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用“红土”来比喻湛江,所以“红土”这个概念,追根溯源其实就是那次星河展中的《红土系列》。

  该系列是我尝试运用“没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雷州半岛人物所创作的,以黑红作为主色,整体构图富有现代观念,大黑大白大红,具有版画简练、概括的强烈效果,风格突出,且有地方特色,在当时引发了强烈反响。也是因为那次画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我的画作,从而开启了我在广州的寻梦之路。

  雷州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民俗民风和文化古迹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对于艺术家来说,这里最容易引发人的创作灵感。我的初期作品主要是以雷州半岛的风土人情为素材。所以尽管离开家乡几十年,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长在我的心里。

   :您有许多头衔,如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文艺 家、诗人。从个人角度来看,您更喜欢被认为是哪个“名家”?

  莫各伯:我更喜欢“国画家”,因为国画是我的主业,但其实不论是书法、雕塑、诗词,还是画画,都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将书法的篆隶笔法融汇于中国画的勾勒中,并通过多种传统笔意和笔法样式营构出灵动、空灵的境界,传达出现代山水画中少有的宁静淡泊;又或者诗词的意境,我可以把它融入到画面中,使我的画更具诗意、境界更高。

  永葆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脉

   :国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如何才能把国画很好传承下去,让它更具活力?

  莫各伯:国画是我国重要的文脉。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的背景大都能看到有一幅国画,而不是油画、版画。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民族立足于世界,应该对自己的东西有自信,有所了解,这样才是正确的认知。当时张大千去拜访毕加索,毕加索拿出他临摹齐白石的画,并和张大千说他自己吸收了很多中国画的智慧。

  另外,我国的美育教育实在太欠缺了,西方对于美育教育特别重视,你可以看到老师经常带学生去参观画展,但我国不少人对于国画、书法的认识太浅薄,所以我国需要加大美育教育,多倡导,提高大家对于书画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力和增强对我们书画的热爱与自信。

   :“诗书画”同源,您是如何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的?

  莫各伯:我认为需要诗书画全面发展,即诗书画“三位一体”,这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表现。诗书画兼善,不仅仅是能力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文化修为与内涵的外在表达。现代社会的发展让现代人越来越浮躁,急于求成的心态让他们更难沉下心来去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现在走的这条路,就是把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结合,让中国文化更具活力,让国民对国画、书法有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知道您在前人画墨竹的基础上,首创了“五彩竹”,您是如何激起这个灵感的?

  莫各伯:我画竹子已有四十多年了。出过几本画竹的书。“五彩竹”是我首创,我也一直乐在其中。墨竹产生于五代,盛于宋元,代有名家。宋代苏东坡首创朱竹。曾有人质疑:“世间有朱竹吗?”,东坡答道:“世间有墨竹吗?。”其实不管朱竹、墨竹都改变了竹子原有的色彩,表现了画家的感受。我画五彩竹,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也是表现我对新时代的感受。如果有人质疑我“世间有五彩竹吗?”我一定反问他们:“世间有墨竹吗?世间有朱竹吗?”我是吸收融化了西画光源色、环境色的色彩变化理念,以多种色彩把竹子表现得五彩斑斓,近年来吸收西画渲染等技法,使画面更为深邃、饱满,大大丰富了墨竹的表现力,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借鉴融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让国画不拘泥于物象,侧重于表现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艺术之路上,需要不断的心灵修炼,才能在深厚的生活底蕴基础上开出每一季的鲜花。“流水寄情弦外听”,我的书画之余常焚香抚琴,这既是调心陶冶,也是一种修炼。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重庆环保督察在行动】提升文明施工“颜值” 彰显生态环境“气质”
返回列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