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中医健康 » 正文

保护农耕文化 助于乡村振兴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在加速新旧更替的今天,如何挖掘农耕文化的合理内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精神传承中通过有效的载体生生不息,发扬光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为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指明了方向。

  农耕文化, 从远古走来, 犹如涓涓细流清脆不息;农耕文化, 从汗水中走来, 犹如滴滴泉涌汇聚成河奔腾不息;农耕文化, 从智慧中走来, 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成为人们的乡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它,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它,成为中华文化之根——神农尝百草,天地共相融。农耕文化成为五千余年中华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在工业化、全球化扑面而来的今天,农耕文化逐步消失。表现在传统村落加速消亡、生物物种加速消亡、传统耕种方式加速消亡、传统技艺加速消亡。笔者认为,可以从下七个方面,采取措施,保护农耕文化,助于乡村振兴。

  壹、在乡村振兴中 谋划乡村农耕文化振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农耕文化特色。乡村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可以说,乡村农耕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也是培植民族优良品质的沃土,更是广大农民的情感皈依和精神故园。无论社会如何演变、时代如何迁变、乡村如何嬗变,也不管人们何时离乡、去家多远、栖居何处,乡村永远是人们抹不掉的记忆和殷殷牵挂,乡村农耕文化始终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农耕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贰、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以民居民俗民化为载体,弘扬“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每个传统村落都是正在续写的文明史“大书”。古朴灵秀的湘西古建筑群、坚实粗犷的藏族碉房、形状各异的福建土楼、精致典雅的徽派建筑……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处的传统村落文明形态,都是“文化活化石”。保护古村落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历史街区等物质载体,也要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统技艺等文化生态。通过保护传承,使古村落内原住民既有居住活动场所,又有生产生活技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古村落文明的传承。

  叁、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以生态文明为载体,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文物是历史的绝唱。因为有了文物,历史才不至于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保护好古树、古木、古存遗迹这些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乡村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优良传统。也只有保护好中华历史文物,才能留住民族的“乡愁”。

  肆、保护地理标志品牌,以产业为基础和载体,弘扬区域特色产业文化。地理标志产品是产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结晶,是一个地区的形象和窗口,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产地历史和乡土文化、区域文化。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就是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体现风情、彰显魅力,既可以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又可以使经济与文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以产业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域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要在保护前提下做好地理标志产品挖掘和开发,在挖掘和开发中使产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伍、保护非遗文化,以乡间无形“奇、特、美” 为载体,弘扬农艺工匠精神。一种手艺,一则传说,一个故事。这些手艺,这些故事,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财富,我们应该去记录它,传承它,发扬它。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本土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传统工艺要与学研“联姻”,为非遗带来学术和教学资源的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非遗研培计划对传统工艺集聚地持续进行关注和帮扶,让传统工艺赖以生存的土壤更加坚实。政府要以非遗与传统工艺、学研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推动全域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陆、保护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是以节庆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相比较,恬淡悠慢的农耕文化往往给国人一种闲适安全稳定的感觉;相对于城市化的驳杂与多变,乡村则蕴含更多清缓、幽静、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亲切乡音、深挚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不老的传统。茶始中国,茶为国饮,中国茶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建议每年农历的“谷雨节”或肆月贰捌日设为“中国茶香节”;并将中囯茶文化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设立中国茶业协会。

  柒、保护涉农企业优秀文化的成长,以人才培养为载体,弘扬宁静守制的乡村人文生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培养本土人才,让熟悉农村情况、热爱农业农村工作的人留得住。要鼓励各个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根据各自的发展条件,制定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制度,实现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这是保证人才回流农村、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陈少田)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大数据渐成市场营销利器 促进电商服务精准化
返回列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